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成语词典 > 不辨菽麦的意思
biànshūmài

不辨菽麦

最近更新:2023-11-09    关注度:
  • 拼音

    bù biàn shū mài

  • 注音

    ㄅㄨˋ ㄅ一ㄢˋ ㄕㄨ ㄇㄞˋ

  • 繁体字

    不辨菽麥

  • 正音

    “菽”,不能读作“jiāo”。

  • 感情

    不辨菽麦是贬义词。

  • 辨形

    “菽”,不能写作“叔”。

  • 谜语

    麦子当韭菜

  • 近义词

    愚昧无知、目不识丁、五谷不分

  • 反义词

    博学多才、学富五车

  • 英语

    cannot tell beans from wheat(have no practical knowledge)

成语不辨菽麦的知识

解释

辨:分清;菽:豆类。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或指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杜预注:“菽,大豆也。豆麦殊形易别,故以为痴者之候。”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比喻脱离实际,缺乏常。

例句

世间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郭沫若《银杏》)

历史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厉公昏庸无道,生活奢侈。他不信任那些职位高、势力强的卿大夫,想去掉他们,然后换上自己宠信的人。

公元前574年,晋厉公在胥童等人的怂恿下,杀了郤锜、郤犨、郤至兄弟三个卿,把他们的尸体陈列在朝廷上。胥童又带着士兵在朝廷上抓了栾书和中行偃。晋厉公觉得一天杀五个卿影响不好,就把这两个人放了,并叫他们不要计较,仍旧担任原来的职务。随后就任命胥童担任卿。

栾书和中行偃心中怀恨,没多久,乘晋厉公外出游玩的时候把他抓了起来,并杀了胥童。

第二年正月,栾书和中行偃派人杀死晋厉公,从周王的京城接来周子,要立他为晋国国君。周子又叫孙周,是晋襄公的曾孙,当时只有十四岁,但聪明能干。晋国大夫迎接他的时候,周子说:

“我原先并没有做国君的愿望,现在到达这个地步,也许是上天的意志吧!人们要求有国君,需要他发号施令;但立了国君又不听他的,这样的国君有什么用呢?你们几位用得着我,今天就做国君;用不着我,今天就算了吧。立了国君,就要恭敬地听从国君。”

大夫们都说:“您主持国政,是我们的愿望,哪里敢不唯命是听!”

周子做了国君,就是晋悼公。他执政之后,立即驱逐了不守臣子之道的七个官员。

周子家中还有一个哥哥,为什么不立长子做国君呢?《左传》记载说,周子有个哥哥,但是很笨,分不清哪是豆子(菽),哪是麦子(麦),所以不能当国君。

后来,“不辨菽麦”这一成语用来形容愚昧无知,现也指脱离生产实践而缺乏实际知识。

成语出自:《左传·成公十八年》

成语接龙

接龙规则:不辨菽麦 → 麦→麦 羹→羹 糗→起 骸→有 辩→盐 寄→千 恨→惟 高→连 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