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éng mén shī huǒ,yāng jí chí yú
ㄔㄥˊ ㄇㄣˊ ㄕ ㄏㄨㄛˇ,一ㄤ ㄐ一ˊ ㄔˊ ㄩˊ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是中性词。
城门鱼殃
in a disturbance innocent bystanders get into trouble
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北齐 杜弼《为东魏檄蜀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复句式;作分句;比喻无端受牵连而遭祸害。
我是个平凡的人,不幸生在不平凡的时代,“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无端惹出许多是非。(柯灵《回看血泪相和流》)
春秋时,宋国的一座城门突然失了火,刹那间,烈火熊熊,浓烟滚滚,有人高声大叫:“不好了!城门失火了,快来救火呀!”
守门的军士,居住在城门附近的百姓看到城门失了火,有的拿着水桶,有的拿着铜盆,纷纷前来救火。
城门旁边有一条护城河(古时候也称作“池”),是附近唯一的水源。救火的人们川流不息地从河中汲水,一桶桶、一盆盆的水浇向城门。经过一场紧张而激烈的战斗,城门上的烈火终于被扑灭了。
这时,救火的人们发现,护城河中的河水已被舀干了。河中本来有不少鱼,但这场大火,使得无辜的鱼遭了灾。有些鱼被人们救火时舀进水桶里投入烈火中烧死;剩下的一些鱼失了水,在泥浆中挣扎,大一些的被人们拣回家去食用,小一些的便干死在池底。
后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用来形容无辜受到牵连,遭到祸害;用“池鱼”来比喻无端地被牵连的受害者。
成语出自:《风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