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成语词典 > 董狐之笔的意思
dǒngzhī

董狐之笔

最近更新:2025-11-08    关注度:
  • 拼音

    dǒng hú zhī bǐ

  • 注音

    ㄉㄨㄥˇ ㄏㄨˊ ㄓ ㄅ一ˇ

  • 繁体字

    董狐之筆

成语董狐之笔的知识

解释

后人对那些公正不偏,不因为各人的好恶或利害关系,而捏造不实言论的人的称呼。

出处

《左传 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例句

《曾国藩》曾国荃对大哥的说法不服气。去年湘中士人公推王闿运撰湘军志。王闿运也扬言,为湘军修志一事非他莫属,他要秉董狐之笔,不溢美,不饰恶,为湘军存一信史。

历史故事

董狐是春秋时晋国晋灵公在位时的一个史官。

晋灵公年纪很轻就做了国君,不但幼稚,什么都不懂,而且十分凶残。他在高台上用弹弓射击行人,以此取乐。他的厨师因为熊掌煮得不合口味,他就下令把厨师杀了。国相赵盾多次劝谏,只是不听。起初他还嘴上承认自己的不是,表示改正,不过说完也就算了;到后来,非但不认错,反而怀恨赵盾。他三番五次要谋杀赵盾,都没有成功。赵盾眼看性命难保,也不想做相国了。逃出都城,躲到别处去。后来,赵盾的堂兄弟赵穿,趁晋灵公在桃园里喝得大醉的时候,派心腹甲兵发动突然袭击,把晋灵公杀了。赵盾得到消息,连夜赶回都城,另立晋成公为国君,他自己继续担任国相,照样主持国政。

这一件事情,史官董狐把它记入史册时,写道:“赵盾弑其君。”在封建社会里,杀死帝王或尊长叫“弑”,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行为。赵盾连忙向董狐解释,自己并没有“弑君之罪”。董狐说:“你身居相位,出走既没有走出国境,回来也没有惩办凶手,这弑君的罪名,你不负该由谁负!”

后来,人们把不隐晦任何人的错误、缺点,有什么写什么,把真实情况大胆公正地写出来这样的文笔,称为“董狐之笔”。

成语出自:《史记·晋世家》

成语接龙

接龙规则:董狐之笔 → 笔→笔 情→情 禁→禁 乱→乱 玉→玉 焚→焚 拜→拜 侯→侯 相→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