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 gù máo lú
ㄙㄢ ㄍㄨˋ ㄇㄠˊ ㄌㄨˊ
三顧茅廬
三顾茅庐是褒义词。
“庐”,不能写作“芦”。
刘备请孔明
礼贤下士
妄自尊大、拒人千里
call on sb. repeatedly
неоднокрáтно обращáться
三顧の礼(さんこのれい)
prier avec instance un homme de talent de fournir son concours
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元 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
汉献帝建安六年,群雄纷争。刘备攻打曹操失败,只好逃到荆州投奔刘表。
为了东山再起,成就功业,刘备留心寻访人才,他特地向荆州名士司马徽请教何处有良才,司马徽说:“此地有‘卧龙、凤雏’,这两人中只要得到一个,就可以安定天下。”
“卧龙”就是诸葛亮,“凤雏”就是庞统。当时,诸葛亮隐居在襄阳城西20里的隆中,住在草屋中,靠种田为生。刘备的谋士也认为诸葛亮是一位难得的杰出人才。刘备决定邀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争夺天下。
公元207年,刘备在张飞、关羽的陪同下,亲自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去,诸葛亮不在,侍僮说他可能要过十天半月才能回来,刘备只得怅然而归。
第二次,刘备得知诸葛亮已经回来,连忙再往隆中拜访。刘、关、张三人冒雪来到庄上,见上次那名小僮正在院子里扫雪,就问他:
“诸葛先生在家吗?”
“在,”小僮点点头说,“先生正在看书。”
刘备大喜过望,忙随小僮进入草堂。不料诸葛亮不在,只有他的弟弟诸葛均,诸葛均说诸葛亮有要事出门,要过好几天才能回来。刘备仿佛被人当头浇了一盆冷水,非常失望。
回到新野后,过了没几天,刘备又要去拜访诸葛亮。关羽和张飞都认为已经去过两次,诸葛亮要是明事理,应该来回拜,劝刘备不要去了。刘备却说:
“我无权无势,诸葛亮如能看在我的诚意上,出山与我们共事,那就是我的造化了。你们不去我自己去!”
关羽和张飞拗不过他,只好陪着他去。
三人再次来到隆中。诸葛亮亲自走出草堂相迎。刘备让关羽和张飞等在外面,自己和诸葛亮进入草堂。
进入草堂后,刘备和诸葛亮就天下形势作了分析。诸葛亮独到的看法使刘备深为叹服,愿以诸葛亮为军师,请他出山相助,重振汉室。
诸葛亮为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深深感动,决定离开隆中,辅助刘备,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从此,他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以后,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联孙攻曹,取得赤壁大战的胜利,还攻占了荆州和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蜀、魏、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从此形成。
后来,人们就用“三顾茅庐”这个成语来比喻诚心诚意去邀请或拜访。
成语出自:诸葛亮《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