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成语词典 > 时移事改的意思
shíshìgǎi

时移事改

最近更新:2025-11-05    关注度:
    • 拼音

      shí yí shì gǎi

    • 注音

      ㄕˊ 一ˊ ㄕˋㄍㄞˇ

    • 辨析

      属中性成语,既可作谓语陈述客观事实,也可作定语修饰历史现象。在'时移事改三十年,旧貌新颜两重天'这类对仗句式中,常与数字量词搭配使用。成语接龙时既可顺接'改弦更张',亦可逆接'时移势殊',具有较强语言游戏适应性。

    • 近义词

      时移世变

    成语时移事改的知识

    解释

    成语本义指随着时间的流逝,客观事物也发生相应改变。引申义强调时代更迭引发的社会变革,既可用于自然规律的客观陈述,也可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在《旧五代史》原始语境中,用以阐释王朝兴衰的必然规律。

    出处

    最早见于北宋薛居正编修的《旧五代史》,原文载:'然则君臣无常位,陵谷有变迁,或棰塞长河,泥封函谷,时移事改,理有万珠。'。其中"时移世改"为早期文献中的变体写法,元代施惠《幽闺记》改用"时移事迁"表达相同语义。

    历史故事

    唐朝末年,封建割据者混战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相类似的东汉末年。东汉末年混战的结果,只造成了三国鼎立,而唐朝末年混战之后,却出现了五代十国!

    在唐末较强的割据者中,有一个李克用,他本是沙陀人朱邪赤心的儿子。朱邪赤心帮助唐懿宗平定了叛乱,被赐以国姓为李,改名李国昌,并委为唐朝的大国军节度使。李克用也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任为河东节度使,后来又因平定幽州,唐昭宗封他为晋王。这个名义上的唐朝臣子为了谋求控制唐朝廷,与另一军阀朱温展开了一连串的恶战。

    李克用的主要对手朱温,本是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的部将。在起义军遭到镇压,形势不利的时候,投降了唐朝,被赐名朱全忠,当上了同华节度使。这个人凶悍狡诈,叛变以后,就残酷屠杀起义军。后来黄巢节节败退,起义军将领纷纷叛变,投降朱全忠。朱全忠的势力,主要就是靠这些叛徒建立起来的。不久,朱全忠挟持了唐昭宗,受封为梁王,完全控制了唐朝政权。到了公元907年,他迫使皇帝让位给他,朱全忠终于当上了后梁的皇帝。

    在这样的形势下,李克用还不肯丢掉取代唐皇为帝的幻想。当时,割据四川的军阀王建(五代时前蜀国的建立者)派人送了一封信给李克用,劝他继续当他的晋王,等待时机打败朱全忠,再寻访原来唐朝的宗室继承帝位,然后再回到自己的势力圈里当藩王。这些各怀野心的军阀,这时候还没有扯掉忠于唐朝的遮羞布。李克用哪里肯听从?他写了一封回信给王建,表示不接受他的建议。信上说:“君臣无常位,陵谷有变迁,或箠塞长河,泥封幽谷,时移事改,理有万殊。”

    言下之意,谁该当皇帝,谁该是臣子还说不定,时间过去了,世事会改变,其中的道理是千变万化的。这充分地暴露了李克用不甘心俯首称臣,只想当皇帝的野心。

    可是,不到一年,李克用就一命呜呼了,终于没有实现他的野心。

    “时移事迁”这个成语,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世事也在改变。也作“时移事改”。

    成语出自:《旧五代史·武皇纪下》

    成语接龙

    接龙规则:时移事改 → 改→改 姓→姓 谁→谁 非→非 属→属 行→行 水→水 天→天 暗→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