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成语词典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意思
zhīcún,máojiāngyān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最近更新:2025-11-02    关注度:
  • 拼音

    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yān fù

  • 注音

    ㄆ一ˊ ㄓ ㄅㄨˋ ㄘㄨㄣˊ,ㄇㄠˊ ㄐ一ㄤ 一ㄢ ㄈㄨˋ

  • 繁体字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 正音

    “将”,不能读作“jiàng”;“附”,不能读作“fǔ”。

  • 感情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中性词。

  • 辨形

    “附”,不能写作“覆”。

  • 近义词

    相辅相成、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 英语

    mutual dependent of neighboring states

  • 俄语

    Раз шкуры нет,на чём шерсти держáться.

  • 日语

    皮がなければ毛(け)は何につくのだろうか。〈喻〉物事(ものごと)は基礎(きそ)がなくなったら存在(そんざい)できない

成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知识

解释

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用法

复句式;作补语;形容两者的关系。

例句

倘若朕的江山不保,你们不是也跟着家破人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历史故事

春秋时,晋国有一次发生内乱,公子夷吾逃到秦国。为了取得秦国对他当国君的支持,夷吾允诺事成之后,割让五座城池给秦国。后来,他果然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国当了国君,称晋惠公,但没有履行诺言割城。

不久,晋国遭到灾害,粮食歉收,晋惠公向秦国商量求购粮食。秦国没有因他背约失信而拒绝,仍然答应了他的要求。

不料过了一年,秦国也闹饥荒,派人到晋国去求购粮食。晋惠公却幸灾乐祸,不想答应秦国的要求。大夫庆郑联系到以前的事,对晋惠公这样做法非常不满,气愤地说:

“背弃秦国的恩惠,对秦国发生灾害感到高兴,这是不道德的;贪爱自己的东西,不肯救济别人,从而激怒邻国,这对晋国有什么好处呢?这样下去,我们的国家要保不住了,怎么还能守卫国家呢。”

晋惠公的舅父、大夫虢射却说:“早先我们晋国不履行割让五城给秦的诺言,是根本的问题,它导致我们与他们关系的决裂。如果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而只答应卖粮食给秦国,就好比只有毛而没有皮。现在皮都不存在了,毛附在哪里呢!既然事已如此,不如干脆连粮食也不卖!”

庆郑反对虢射的观点,继续说:“我们要是抛弃诚信而背弃邻国,一旦发生祸患,还有谁来救助?失掉救助,就会灭亡。现在的情况正是如此。”

虢射坚持自己的观点,说:“现在就是给秦国粮食,也不可能减少他们对我们的怨恨,反因帮助他们解决了困难而加强了他们的力量。我的意见还是不卖粮食!”

晋惠公听从了虢射的意见,而不采纳庆郑的建议,拒绝向秦国卖粮。庆郑叹息他这样做,将来一定要后悔。后来的情况果然如此。第二年,秦、晋之间发生战争,晋惠公兵败,当了秦国的俘虏。

后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一成语,用来形容根本的、基础的东西没有了,依附在这基础上的东西自然也无法存在。

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四年》

成语接龙

接龙规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附→附 疣→目 挥→大 灵→一 倾→风 蒸→易 收→志 诚→树 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