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成语词典 > 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意思
shíshānzhēnmiàn

不识庐山真面目

最近更新:2023-11-09    关注度:
  • 拼音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 注音

    ㄅㄨˋ ㄕˊ ㄌㄨˊ ㄕㄢ ㄓㄣ ㄇ一ㄢˋ ㄇㄨˋ

  • 繁体字

    不識廬山真靣目

  • 感情

    不识庐山真面目是中性词。

  • 英语

    fail to see what Lushan really looks like--fail to see the real appearance of person or a thing

成语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知识

解释

庐山:山名,江西九江市南面的一座山。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出处

宋 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用法

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形容不识事物的本质。

例句

革命家,终会在大风大浪中,辨明方向,分清歧路;怎能够--只见长江滚滚来,不识庐山真面目!郭小川《万里长江横渡》诗

历史故事

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的南面。相传在西周武王时,有一个名叫匡俗的高人,在山上结庐而居。他住的几间茅屋,就被称为匡庐。周武王曾多次派人来请他出去做官,但都遭到拒绝。后来,人们便把匡俗隐居的这座山称作庐山。

庐山三面临江,山势十分雄伟,最高的汉阳峰,海拔有1400多米。由于山清水秀,风景奇丽,庐山成了一个绝佳的游览胜地。另外,因为它临江靠水,山上烟雾缥缈,往往让人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

北宋时杰出的大文学家苏轼,也曾游过庐山,并写下了一首《七绝》: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的大意是:正面看高岭横空,侧面看却成了一座峭峻的奇峰。随着远近高低角度的不同,千姿百态,气象万千。为什么一下子看不出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处身在庐山的环抱之中。

后来,“不识庐山真面目”这一成语,用来比喻不能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

宋·苏轼《题西林壁》

成语接龙

接龙规则:不识庐山真面目 → 目→目 接→接 来→来 果→果 此→此 时→时 变→变 俗→俗 字→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