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ó zuò hán mén
ㄅㄛˊ ㄗㄨㄛˋ ㄏㄢˊ ㄇㄣˊ
薄祚寒門
祚,读作 zuò,不能读作 zhà。
薄祚寒门是中性词。
祚,不能写作“作”或“昨”;薄,不能写作“簿”。
和“蓬门荜户”都指贫寒人家,但“薄祚寒门”更强调福分浅薄、命运不济,带有命运论的色彩。
柴房出状元——薄祚寒门
最没福气的穷人家(打一成语)
蓬门荜户
祚:福;寒:寒微之家。指贫贱低微的门第。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纵然生于薄祚寒门,甚至为奇优,为名娼,亦断不至为走卒健仆。”
作宾语、定语;指贫民家。
他虽出身薄祚寒门,却凭借自身努力考取功名,改变了命运。
黛玉出生于一个典型的“薄祚寒门”。她的父亲林如海虽是前科探花,官至巡盐御史,但林家支庶不盛,门庭单薄。更不幸的是,黛玉年幼时,父母便相继去世,使她成为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这“祚薄”的命运,在她童年时就已显露无遗。
因无人照料,黛玉不得不离开家乡,投奔到外祖母家——赫赫扬扬的贾府。贾府是“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翰墨之族”,与黛玉孤苦的身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初入贾府时,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她去”。这种敏感与自尊,正是“寒门”女子身处豪门时特有的心态。
在贾府这个充满富贵气象的环境里,黛玉的“薄祚”之命始终如影随形。她虽才华横溢,心思敏锐,却终日多愁善感,为自己的身世飘零而悲伤。她的《葬花吟》中“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之句,不仅是咏花,更是对自己“薄祚”命运的悲叹。
最终,这个聪慧绝伦的少女,在父母双亡、婚姻无望的境况下,泪尽而逝,应了她“原本洁来还洁去”的谶语,完成了“薄祚寒门”的悲剧宿命。
黛玉的故事,是“薄祚寒门”最深刻的文学写照:它不仅是物质上的贫寒,更是命运中的福分稀薄,纵有才情品貌,也难敌命运的作弄。然而,这个形象也激励着后人:即便出身寒微,也要保持精神的独立与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