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 lái xiǎo wǎng
ㄉㄚˋ ㄌㄞˊ ㄒ一ㄠˇ ㄨㄤˇ
大來小往
大来小往是中性词。
小往大来
指阴暗面逐渐消失,光明面逐渐增长。也借喻商人以小本牟取暴利。
作谓语、定语;用于事物。
大来小往的事情经常发生
民国年间,江南小镇上住着两户人家:东边的张木匠手艺精湛,为人热忱;西边的李秀才家境清寒,性情内敛。两家隔街相望,平日里常有往来,却渐渐成了 “大来小往” 的模样。
张木匠夫妇膝下无子,见李秀才的幼子体弱,便时常接济。春末新收的春笋,刚蒸好的米糕,总会特意留出大半送到西院;李秀才修补房屋、打造书桌,张木匠总是放下自家活计,带着工具上门帮忙,分文不取。有一回,李秀才深夜突发急病,是张木匠冒着大雨,背着他跑了十里路求医,垫付的医药费也从未提过归还。
可李秀才的回馈,却总是轻描淡写。偶尔送些自家种的青菜,或是手写的几副春联,再无其他。张木匠的妻子难免念叨:“咱们掏心掏肺帮衬,他怎么就这般冷淡?” 张木匠却摆摆手:“往来不在多少,贵在心意。他一介书生,能记着咱们的好,便够了。”
转眼三年过去,小镇遭遇洪水,张木匠的木工铺被冲毁,木料、工具尽数被淹,一家人愁眉不展。正当绝望时,李秀才却带着一群学生找上门来 —— 原来,他将张木匠多年的善举写成文章,刊登在省城报刊上,引来不少人捐助。更令人意外的是,李秀才把自己唯一的祖屋变卖,凑了一笔钱,帮张木匠重建了铺子。
看着崭新的木工铺,张木匠握着李秀才的手哽咽:“你这般破费,我如何担当得起?” 李秀才笑着回应:“往日你大来,我小往,并非我不知感恩,只是力不从心。如今力所能及,自然要回报你的厚待。”
此后,两家依旧往来频繁,只是再无 “大来小往” 的失衡。人们都说,真正的交情从不在乎回馈多少,而在于彼此记挂的真心 ——“大来小往” 或许是一时的状态,但真诚相待,终能让往来归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