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āo zhú dà nián
ㄍㄠ ㄓㄨˊ ㄉㄚˋ ㄋ一ㄢˊ
躅,读作“zhú”,不能读作“zhuó”。
高躅大年是中性词。
躅,不能写作“浊”或“烛”。
和“德高望重”意义相近,但“高躅大年”特别强调年寿高,是更为全面、更具庆贺意味的敬语。
百岁老人领大奖——高躅大年
寿星的美德与年纪(打一成语)
Of noble virtue, great achievement, and advanced age
躅:足迹,比喻行为、功业。指德行高尚,功业伟大,并享有高寿。用以称颂德高望重且年寿俱高的尊者。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17章:“虽高躅大年,不复劳以朝请,而国有大故,当就咨询。”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老先生一生致力教育,桃李满天下,今已高躅大年,深受各界敬重。
北宋时期,有一位名叫文彦博的宰相,他一生历经四朝,出将入相五十余年,为国家立下无数功勋。更难得的是,他为人宽厚仁爱,品德高尚,无论身处何位都礼贤下士,关心百姓疾苦。
到了晚年,文彦博告老还乡,居住在洛阳。他虽然年事已高,却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每天都有许多士人、学子慕名前来拜访求教,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接待,将自己的学识和经验倾囊相授。
在文彦博九十大寿那天,洛阳城热闹非凡。从朝廷官员到平民百姓,前来祝寿的人络绎不绝。他曾经的学生、如今的翰林学士苏轼也特地前来,亲手写下一副寿联:“功业齐天地,德行耀古今;享高躅大年,为万世之师。”
众人见了无不称赞这副寿联写得好,真切地概括了文彦博的一生。文彦博却谦虚地摆摆手说:“老夫何德何能,敢称万世之师?只是遵循圣贤教诲,尽己所能而已。若说有什么长处,无非是活得久些,多见些世事罢了。”
在场的一位学者感慨道:“自古功业易建,高寿易得,然既能建立不朽功业,又能保持高尚品德,更能享此高寿,三者兼备,方为真正的圆满。文公真可谓‘高躅大年’!”
此后,“高躅大年”这个成语便流传开来,专门用来赞美那些德行高尚、功业卓著而又享有高寿的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