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成语词典 > 画饼充饥的意思
huàbǐngchōng

画饼充饥

最近更新:2025-11-07    关注度:
  • 拼音

    huà bǐng chōng jī

  • 注音

    ㄏㄨㄚˋ ㄅ一ㄥˇ ㄔㄨㄥ ㄐ一

  • 繁体字

    畫餅充饑

  • 正音

    “充”,不能读作“cōng”。

  • 感情

    画饼充饥是贬义词。

  • 辨形

    “画”,不能写作“划”;“充”,不能写作“冲”;“饥”,不能写作“肌”。

  • 辨析

    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常可通用。但画饼充饥还有实际的行动;“望梅止渴”却没有实际行动。

  • 谜语

    饼干图

  • 近义词

    无济于事、望梅止渴

  • 反义词

    名副其实

  • 英语

    draw cakes to allay hunger

  • 俄语

    несбыточный

  • 日语

    空想によって自(みずか)らを慰(なぐさ)める

  • 德语

    mit gemalten Kuchen abspeisen(von Illusionen leben)

  • 法语

    se repaǐtre d'illusions(faire des dessins de galettes pour tromper la faim)

成语画饼充饥的知识

解释

画个饼子以解饥饿。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惠。也比喻借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用法

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宾语;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例句

小生待画饼充饥,小姐似望梅止渴。(明 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六出)

历史故事

三国时魏国的大臣卢毓,是东汉名臣卢植的小儿子。他十岁就父母双亡,两位兄长又先后死去,成了孤儿。卢毓为人忠厚,好学不倦。成年后,在兵荒马乱中,既发奋读书,以致学识超群,又辛勤地养活寡嫂和侄儿。因此他的道德和学问都受到人们称赞。

后来卢毓当了官,为官清正,受到朝廷看重,被升任为侍中,侍从皇帝左右,经常出入宫廷。任职三年,又做出不少成绩。魏明帝曹睿很信任他,升他为中书郎,掌管机要、政令等事宜。后来又提升他为吏部尚书,管全国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等事务。

那时,选拔官吏实行的是“察举制”,即由地方政府向朝廷选送品行优良的人(称为孝廉)担任官吏。地方上选送的,往往是有名的人物,至于这些人的德行家境如何,是不大考虑的。不少选送上来的人只重清谈,不务实际,互相吹捧,德行并不好。

卢毓反对这样的人出来当官。他在选拔和推荐人才时,总是先考虑德行,然后再考虑才能。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说:“朝廷要人的才能,是为了用来做好事的,所以大才能应该做出大好事,小才能应该做出小好事。如果某个人有才能而做不出好事,那么他的才能不应该是朝廷所需要的了。”

卢毓被提升为吏部尚书后,他原来担任的中书郎一职出缺,需要有人补上。为此魏文帝对卢毓说:“这次朝廷选中书郎能否选到合适的人,关键就看你了。挑选人才,千万不要选那些只有名气而没有实际才干的人,名气就像是在地上画的饼,不能当饭充饥的。”

卢毓回答说:“要选拔特别优秀的人才,当然不能单看名气。但是,名气毕竟反映一定的情况。根据一个人的名气,来选拔一般的人才,还是可以的。如果是因为修养高、德行好而有名的,就不应该嫌弃他们。为此,陛下也不要一听见有名气就讨厌。我以为主要是要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有真才实学。全靠名气来决定升降,必然会真伪难辨。”

魏文帝听从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核法。

“画饼充饥”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来的。后人用来比喻徒有虚名,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或者比喻用空想来作自我安慰。

成语出自:《三国志·魏志·卢毓传》

成语接龙

接龙规则:画饼充饥 → 饥→饥 门→门 市→市 徒→徒 何→何 为→为 乐→乐 贫→贫 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