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 bù kě shī
ㄐ一 ㄅㄨˋ ㄎㄜˇ ㄕ
機不可失
“失”,不能读作“shí”。
机不可失是中性词。
“失”,不能写作“矢”。
机不可失和“时不再来”;都指不要错过有利的条件;但机不可失偏重在“机”;指时机;机会;“时不再来”偏重在“时”;指时间。
启航赶上了顺船风
航空安全保险
时不我待、时不可失
丧失良机、错过良机
Don't let slip an opportunity(A golden opportunity is not to be missed; Now or never!; Occasion knoks but once)
Nunc aut nunquam.
机:时机。好时机不可放过;失掉了不会再来。比喻机会难得。
五代 安重荣《上石敬瑭表》:“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主谓式;作宾语;常与时不再来连用。
机不可失,这正是革命力量重新振兴之时。耿可员《孙中山与宋庆龄》第五场
李靖是唐初名将,曾为李唐王朝的建立出过大力。
唐高祖李渊登基后不久,李靖向李渊建议出兵平定割据长江中游地区称帝的萧铣。李渊接受了李靖的建议,派堂侄李孝慕为统帅,李靖为副帅,率军前去讨伐。
公元621年八月,李孝慕和李靖率军到达夔州(今四川奉节)。萧铣以为秋汛期间,江水上涨,三峡水路险阻重重,唐军必然不敢冒险轻进。因此,丝毫也不把唐军放在眼中。
唐军将领中,不少人也认为在汛期从水路进军过于危险,不如等汛期过后再出击,直捣萧铣的老巢江陵。但李靖认为兵贵神速,现在萧铣因汛期而防备松懈,正是进兵的大好时机,机不可失,趁汛期进击,必然可乘敌不备,一举而大获全胜。
李孝慕听从了李靖的意见,进兵夷陵。萧铣闻报,派部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驻在清江一带,抵御唐军。李孝慕打算出击,李靖说:
“文士弘是萧铣手下的一员猛将,他的部下作战很勇敢,他们刚驻清江不久,士气很盛,一时很难打败他们。不如等他们士气低落时再出击。”
李孝慕不听,亲自率军出战,结果被文士弘打得大败。敌兵乘机追击,大抢唐军丢弃的各种辎重。
李靖率军接应李孝慕,看到敌兵每人身上都背得重重的,马上趁机反击,结果大败敌军,挽回败局。
李孝慕和李靖乘胜进军,直抵江陵城下。两军相遇,唐军勇不可挡,连败萧铣手下几员大将,萧铣无路可走,只得开城投降。
后来,“机不可失”这一成语,用来形容机会不可错过。
成语出自:《旧唐书·李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