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n shàn jìn měi
ㄐ一ㄣˋ ㄕㄢˋ ㄐ一ㄣˋ ㄇㄟˇ
儘善儘美
尽善尽美是褒义词。
尽善尽美和“十全十美”;都包含“很完美”的意思;常可通用。但尽善尽美偏重在“程度”上;指事物达到最完美的境地。很少在口语出现;“十全十美”偏重在“面”上;表达这东西在各方面都完美无缺。并常用于口语和人。
少女化妆
十全十美、完美无缺
一塌糊涂、一无是处、一无可取
reach perfection
идеáльный(превосходный)
善美(ぜんび)の極致(きょくち)
perfekt(von hǒchster Vollkommenheit)
absolument parfait(sans le moindre défaut)
尽:极;善:好。内容和形式都完美无缺;没有缺点。形容事物完美到没有一点儿缺点。
西汉 戴圣《大戴礼记 哀公问五义》:“虽不能尽善尽美,必有所处焉。”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比亦有人说足下诚尽善尽美。(唐 韩愈《与崔群书》)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孔子是鲁国人,他三十五岁那年,鲁国发生了内乱。孔子怕遭到不测之灾,带着子路、子由等几个弟子,来到了齐国。
齐国的国君和大夫都知道孔子的大名。他们对他很尊敬,设宴盛情地招待他,并且经常请他欣赏音乐。
有一天,齐国的乐人为孔子演奏《韶》的乐曲。孔子听得非常入迷,认为它的音调十分动听,表达的意思也很合口味,因此他一连几天,都沉浸在《韶》的乐律中,甚至吃肉时不知肉味。
又过了些日子,齐王又请孔子欣赏《武》的乐曲。孔子听了,也觉得它的音调很动听,但又感到它表达的意思不够理想。
他的弟子子路有一天问孔子:“先生,你认为《韶》和《武》两部乐曲哪一部好?”
孔子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当然是《韶》这部乐曲好。它的曲调好,意境好,可以说是尽善尽美的了。至于《武》这部乐曲,虽然它的曲调也不错,但意境就差一些了。”
那么孔子对这两个乐曲为什么会作这样的评价呢?原来,《韶》是表现虞舜时代的,《武》是表现周武王伐纣的。孔子追求的是虞舜时代天下太平的局面,所以就大力推崇《韶》乐了。后来,“尽善尽美”这一成语,用来形容事物达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
成语出自:《论语·八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