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n yuè yuǎn lái
ㄐ一ㄣˋ ㄩㄝˋ ㄩㄢˇ ㄌㄞˊ
近悦遠來
“悦”,不能读作“duì”。
近悦远来是中性词。
“悦”,不能写作“越”。
悦近来远
The near one pleases and the far one comes.
近:指境内;远:指境外。使邻近的人高兴;使远方的人来归附。后用以形容邻近的人因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也都闻风前来归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政治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行王道,近悦远来,扩大自己的势力。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曾经带着自己的一些学生,一起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他先到卫、曹、宋、郑、陈、蔡等国,又辗转来到当时属于楚国的叶邑。
叶邑是楚国大夫沈诸梁的封地。沈诸梁,字子高,因封地在叶,他便自称为叶公。
叶公一向对孔子十分慕名,便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一连请孔子在叶住了好些日子,并认真地向孔子请教,怎样管理好自己的封邑,推而广之,又怎样管理好一个国家。
孔子想了想,回答说:“近者悦,远者来。”
“近者悦,远者来”,孔子的意思是,要使近处的、境内的人民欢悦无怨,要使远处的、境外的人民心向往之,愿意前来。而要做到这一点,要普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使老百姓心悦诚服。
叶公听了,感到孔子讲得言简意赅,很受教益。
后来,“近悦远来”这一成语,用来形容国家或地方治理得好,远近人民全都欢迎。
成语出自:《论语·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