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ū yú zhī sì
ㄎㄨ ㄩˊ ㄓ ㄙˋ
枯魚之肆
“枯”,不能读作“gǔ”。
枯鱼之肆是贬义词。
“肆”,不能写作“事”。
干鱼店
绝处逢生
枯鱼:干鱼;肆:铺子。卖干鱼的铺子。比喻事情已到不可挽回的绝境。
庄周《庄子 外物》:“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事不宜迟,迟了,就将成枯鱼之肆,不可挽回了。
战国时,有个哲学家和文学家叫庄子,有一次,他因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就到监河侯那里去借粮。
监河侯不愿意借粮给庄子,却装出一副慷慨的样子,说:“等我把地方税收上来以后,借给你三百金。”
庄子心想,这人真奸刁,借就借,不借就不借,何必说好听的呢!于是就说:
我昨天到你府上来时,途中听见有呼救的声音,回头一看,见车轮压出的干沟里有一条垂死挣扎的鲫鱼。
我问鲫鱼:“你是做什么的?”
鲫鱼回答说:“我是东海水族里的一个仆人,我在这里快干死了,你能不能弄点水来救我?”
我说:“可以,我将要去南方的吴越,我到那里引长江的水来救你,怎么样?”
那鲫鱼愤怒地说:“我只要一桶水就可以活下去,像你这么说,我会成为干鱼的,你南方回来,就到卖干鱼的店里去找我吧!”
庄子讲完,拂袖而去。
后来,“枯鱼之肆”这一成语,用来比喻极度穷困,急待救济,也指事情已到不可挽回的绝境。
成语出自:《庄子·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