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成语词典 > 老妪能解的意思
lǎonéngjiě

老妪能解

最近更新:2023-11-09    关注度:
  • 拼音

    lǎo yù néng jiě

  • 注音

    ㄌㄠˇ ㄩˋ ㄋㄥˊ ㄐ一ㄝˇ

  • 繁体字

    老嫗能解

  • 正音

    “妪”,不能读作“ǒu”。

  • 感情

    老妪能解是中性词。

  • 辨形

    “妪”,不能写作“呕”。

  • 近义词

    通俗易懂

  • 英语

    intelligible even to a senile woman

成语老妪能解的知识

解释

老妪:老年妇女;解:解读;明白。老年妇女都听得懂。后用以形容诗文通俗明白;浅显易懂。

出处

宋 释惠洪《冷斋夜话》第一卷:“白乐天每作诗,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通俗易懂。

例句

居易急求人知,意陈于词,遂令老妪能解。(清 王闿运《湘绮楼论唐诗》)

历史故事

唐朝有位大诗人白居易,他生活在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衰落时期。朝廷为了维持局面,对百姓加倍地剥削压榨,以至于民不聊生。

白居易亲眼所见朝廷的腐败和人民的困苦,加上他出身下级地方小吏的家庭,地位卑微,因此,对于百姓们的生活疾苦有很深的了解。

白居易认为,写诗就必须让世人理解和记忆。所以,他写诗时,总是用一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很受百姓的欢迎。

相传,白居易每写一首诗,首先要念给邻居老妇人听,问能不能懂。如果能懂,就录下来加以肯定;如果不懂,他就进行修改,直到老妇人说理解了方才罢休。

唐朝玄宗时期,数度大征兵,强行把壮丁送上战场,捉去的十有九亡,因此民怨极大。针对这一情况,白居易写了一首《新丰断臂翁》:

村南村北哭声哀,

儿别爷娘夫别妻。

皆云前后征蛮者,

千万人行无一回。

这首诗借新丰(今陕西临潼)地方一位八十八岁老翁之口,追叙他当年为了逃避兵役,用大石头砸断了自己的手臂,落了个终身残废!许多经历过天宝年间边疆黩武战争之苦的老妇人听得老泪纵横。

白居易的诗“老妪能解”,是因为他善于将身边发生的事和自己的感受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他的每首诗都很贴近群众,深受欢迎。

后来,人们就用“老妪能解”这个成语,来形容诗文通俗易懂。

成语出自: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

成语接龙

接龙规则:老妪能解 → 解→解 缚→缚 唇→唇 寒→寒 鼻→鼻 火→火 花→花 说→说 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