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成语词典 > 立地书橱的意思
shūchú

立地书橱

最近更新:2025-11-02    关注度:
  • 拼音

    lì dì shū chú

  • 注音

    ㄌ一ˋ ㄉ一ˋ ㄕㄨ ㄔㄨˊ

  • 繁体字

    立地書橱

  • 感情

    立地书橱是中性词。

  • 近义词

    著脚书楼、硕学鸿儒

  • 反义词

    一字不识

  • 英语

    a walking encyclopedia(a well-read man)

成语立地书橱的知识

解释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出处

《宋史·吴时传》:“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成,两学目之曰立地书橱。”

用法

作宾语;比喻学识渊博的人。

历史故事

北宋的时候,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县令吴时学识很渊博,办事很灵活,也常常为百姓考虑。

有一次,朝廷发来公文,要华州运5万斛稻米到长安,郑县承担3万斛。

吴时觉得以郑县的人力状况是办不到的,就向上级提出了“移兵就食”的建议,即移兵到华州来,就地供应,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为百姓办了一件好事。

又有一次,宋徽宗赵佶要各地献策,一些边远地区送上的奏章都不符合书写格式,有关官员要把这些奏章退回。吴时提出意见,说主要看进谏内容是否有价值,不必拘泥于形式。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使不少好的进言受到重视。

又有一次,华州有位读书人写文章时触犯了一个当官者的忌讳,学官要上告。眼看那位学员要吃官司。

吴时知道后,把那篇文章拿来,投入火炉中烧了,并对学官说:“既然当臣子的不忍心听这种话,难道就忍心让君王听这种话吗?”

学生终于得救了,学官也觉得解决了问题。

吴时处理问题如此灵活、果断,是与他的才思敏捷密切相关的。他写文章的速度更是惊人,不用打草稿,一挥而就。

因此,后来吴时到京城做官,京师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和太学的人都称他为“立地书橱”,赞扬他学识渊博,无所不知。后来,人们就用“立地书橱”这个成语,来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成语出自:《宋史·吴时传》

成语接龙

接龙规则:立地书橱 → 橱→强 甜→龙 啸→孤 丁→以 恨→举 能→苦 虑→朝 死→笃 学→苦

"橱"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