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成语词典 > 民不聊生的意思
mínliáoshēng

民不聊生

最近更新:2025-11-02    关注度:
  • 拼音

    mín bù liáo shēng

  • 注音

    ㄇ一ㄣˊ ㄅㄨˋ ㄌ一ㄠˊ ㄕㄥ

  • 正音

    “聊”,不能读作“qīng”。

  • 感情

    民不聊生是贬义词。

  • 辨形

    “聊”,不能写作“迎”。

  • 辨析

    民不聊生和“生灵涂炭”;都表示“人民生活极端困苦”。但民不聊生偏重“人民的生活;衣食无着;活不下去”;“生灵涂炭”偏重在“人民的境遇;倍受蹂躏、残害。”

  • 谜语

    最苦的老百姓

  • 近义词

    民穷财尽

  • 反义词

    丰衣足食

  • 英语

    The people can hardly survive.

  • 俄语

    народ бедствует

  • 日语

    人民が生活していけない,人民が塗炭(とたん)の苦(くる)しみに陥(おちい)る

  • 德语

    das Volk lebt in Elend und Not

成语民不聊生的知识

解释

聊:依靠。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耳陈余列传》:“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例句

在那些年月,军阀混战,土匪横行,民不聊生。(冯德英《迎春花》第八章)

历史故事

战国末年,各大诸侯国互相争夺霸权,战争连绵不断。公元前293年,秦昭王派大将白起,在伊阙(今属河南)大破韩、魏两国军队,斩杀二十四万人,并掠夺了大量财物,被杀士兵的家属悲恸欲绝。

以后,秦军又频频进攻韩、魏,先后夺占了几百座城池,成千上万的人丧失了性命。接着,秦兵围住了魏国的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眼看城快被攻破了,亏得齐、赵两国扬言要发兵救魏,秦昭王才改变战略,下令围魏的大军改攻楚国。

白起的大军很快攻入楚国,逼得楚顷襄王逃离都城。楚地的百姓又遭到一次浩劫。一年后,白起又率领秦兵进到魏都大梁城下,想一举摧毁魏国。但韩兵迅速赶来援救,使秦兵无法攻下大梁,白起只好退兵。

在这种情况下,秦昭王假意和韩、魏两国和好,并要求与两国一起攻打楚国。但是过了几个月,两国并没有出兵。而楚国得知秦国将再次来攻伐,便派使臣黄歇到秦国求和。

黄歇是楚国的贵族,当时担任左徒。他到秦国后给昭王上书说,现在威胁秦国的其实不是楚国,而是韩国和魏国。这是因为,韩、魏两国的百姓不知被您杀了多少,活着的百姓都无以为生,流离失所,他们同秦国的冤仇不共戴天。

黄歇接着指出,如今,您虽然联合这两个对你有仇的诸侯国攻打我们楚国,等于是让他们强大起来。再说,大王的军队借道韩、魏,一旦他们的军队倒戈一击,秦军就要遭到灭顶之灾。因此,我们两国应结成联盟,消灭韩、魏,这才是最正确的战略。

秦昭王觉得黄歇的话很有道理,便召回白起,并与楚国结成了联盟。

后来,“民不聊生”这一成语,用来形容老百姓的生活极端困苦,无法生存下去。

成语出自:《史记·春申君列传》

成语接龙

接龙规则:民不聊生 → 生→生 死→死 子→子 怪→怪 奇→奇 草→草 圄→如 田→余 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