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áng guān zhě qīng
ㄆㄤˊ ㄍㄨㄢ ㄓㄜˇ ㄑ一ㄥ
旁觀者清
旁观者清是中性词。
“旁”,不能写作“傍”。
裁判
了如指掌、洞烛其奸
当局者迷
The onlookers see most clearly.
со стороны виднее
傍観者にははっきり見える,傍目八目(おかめはちもく
Ein Zuschauer hat den besten überblick.
nul n'est bon juge en sa propre cause
在旁边看的人比当事人清楚。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陈多寿生死夫妻》:“常言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主谓式;作宾语;常与当局者迷连用。
俗话说:“旁观者清。”这几年姑娘冷眼看着,或有该添减的去处,二奶奶没行到,姑娘竟一添减。(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五回)
唐太宗时的著名丞相魏征曾经对古代的《礼记》进行过整理和修订,起名《类礼》。
《礼记》是我国春秋时的一部礼仪论著,相传由西汉戴圣编纂而成。而魏征根据唐时的情况加以修订补充。
唐玄宗时,一位大臣向玄宗上疏,说西汉时编纂的《礼记》已经过时,建议用《类礼》来代替《礼记》作为儒家经典。
唐玄宗同意了,命当时的礼部官员元行冲带人对魏征所编《类礼》进行校核和注释。
过了一段时期,元行冲完成了任务,把魏征的《类礼》分成50篇,并加了注释,呈给玄宗。
玄宗翻了一翻,递给右丞相张说,征求他的意见。
张说说:“《礼记》一书,历代以来一直是儒家经典,东汉的著名学者郑玄给它作的注也很有影响。臣认为没有必要改用魏征的《类礼》。”
唐玄宗听了,便改变了主意。
元行冲心中很不满意,写了一篇名为《释疑》的文章。此文采用主客对话的形式。
客人问:“旧的《礼记》和魏征所编《类礼》究竟哪个好?”
主人答:“《礼记》自西汉至今,已有许多人对它作了修订、注释,矛盾之处极多。而魏征的《类礼》则好得多。”
客人问:“那为什么有人会不主张用《类礼》来代替《礼记》呢?”
主人说:“你说呢?”
“那是因为像下棋一样,局中人反而迷糊,而旁观者倒看得清清楚楚。”
后来,“旁观者清”这一成语,用来形容对同一事物,局外人比当事人看得更清楚、全面。
成语出自:《旧唐书·元行冲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