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ān zhēn wàn shí
ㄑ一ㄢ ㄓㄣ ㄨㄢˋ ㄕˊ
真,不能读作“zēn”。
千真万实是中性词。
实,不能写作“时”或“识”。
和“确凿不移”都强调真实可靠,但“千真万实”通过“千”、“万”的叠加,更强化了真实的程度,带有情感色彩。
铁板上钉钉——千真万实
最可靠的证据(打一成语)
千真万确
all too true
形容情况非常确实。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九回:“据叔叔说得千真万实,则是天地生人之性情,皆不灵矣,则是圣贤之名教,皆假设矣。”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非常确实。
他亲眼目睹了事故过程,所说的话千真万实,不容置疑。
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一个“千真万实”的故事。沈括有个朋友是名武将,曾在边境驻守。这位将军告诉他一件亲身经历的事:
边境地区常有敌兵骚扰,守军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一天深夜,哨兵突然报告远处有敌军骑兵来袭。将军立即登城观望,果然看见月光下尘土飞扬,一支骑兵队伍正向城池奔来。
将军立即下令全军备战,弓箭手就位,滚木礌石准备就绪。当那支骑兵进入射程时,将军一声令下,万箭齐发。奇怪的是,对方既没有还击,也没有惨叫声,只有箭矢射中物体的“噗噗”声。
天亮后,将军带兵出城查看,惊讶地发现所谓的“敌军骑兵”原来是一群野骆驼!它们在月光下奔跑时扬起的尘土,远远看去就像骑兵队伍。而守军射出的箭,都扎在了骆驼背着的草料上。
回到城中,士兵们都在议论这件事。有人说这分明是野骆驼,有人却坚持说夜里看得清清楚楚就是敌军。将军把沈括请来,将夜里用过的箭和白天从草料上取回的箭放在一起对比,说道:“先生请看,这些箭千真万实是同一批。夜里我们都被自己的眼睛欺骗了。”
沈括经过仔细验证,确认这些箭确实是同一批,他在书中写道:“此事乃余友亲身经历,千真万实。”并由此深入研究了许多视觉错觉的现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亲眼所见的事情,有时也未必是真相。只有经过反复验证、确凿无疑的事实,才能称得上是“千真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