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cí jiǎo qíng
ㄕˋ ㄘˊ ㄐ一ㄠˇ ㄑ一ㄥˊ
矫,读作 jiǎo,不能读作 jiāo。
饰词矫情是中性词。
矫,不能写作“娇”或“骄”;饰,不能写作“是”。
和“虚情假意”意思相近,都含有不真诚的意思;但“饰词矫情”更侧重于通过“言语(词)”来“修饰(饰)”和“扭曲(矫)”情感,强调在言辞上的刻意做作。
戏台上掉眼泪——饰词矫情
用漂亮话掩盖真感情(打一成语)
饰:掩饰,粉饰。矫:违背,做作。指用虚假浮夸的言辞来掩饰真实的意图或情感,故意做作,违背常情。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3回:“都是汝等谗佞之徒,误国之辈,妒贤嫉能,闭塞贤路,饰词矫情,坏尽朝廷大事!”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他明明内心嫉妒,却满口赞美之词,这种饰词矫情的样子让人很不舒服。
唐代女皇武则天时期,朝中有一位官员名叫杨再思。他为人处世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极其善于揣摩上位者的心意,并且用最华丽、最动听的言辞来迎合。
当时,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权势熏天,许多人巴结他。张昌宗长得英俊,有人奉承他面如莲花,是仙人之姿。杨再思听到后,却立刻纠正说:“不对!” 众人都很惊讶。只见他一本正经地解释道:“怎么能说六郎(张昌宗)面似莲花呢?分明是莲花似六郎啊!” 这句颠倒黑白的奉承,将张昌宗捧到了比莲花还尊贵的位置,听得在场之人无不暗自咋舌,觉得肉麻至极。
还有一次,朝廷举办宴会,有人嘲笑张昌宗的哥哥张同休长得像乌龟。张昌宗听后勃然大怒。杨再思见状,为了替他解围,竟然立刻用纸剪了一个帽子,套在头上,反披着官服,在宴会上学着乌龟的样子爬行,逗得张昌宗哈哈大笑。
杨再思的这些行为,就是典型的“饰词矫情”。他内心未必真的如此崇拜张氏兄弟,但为了自己的权势利禄,不惜用极其夸张、违背常情的言语和动作来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矫揉造作到了极致。他虽然凭借这套本事官运亨通,但当时和后世的人都瞧不起他,史书也将他记载为一个“巧佞邪媚”的丑角。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诚是立身之本。过度使用华丽的辞藻来粉饰真实意图,或者做出违背真心的夸张举动,或许能得一时之利,但终将被人看轻,失去他人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