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án hǔ sè biàn
ㄊㄢˊ ㄏㄨˇ ㄙㄜˋ ㄅ一ㄢˋ
談虎色變
“色”,不能读作“shǎi”。
谈虎色变是贬义词。
“谈”,不能写作“淡”。
谈虎色变和“闻风丧胆”都有“一提到就叫人害怕”的意思。但谈虎色变强调“色变”;指情绪紧张;“闻风丧胆”偏重于“丧胆”;指一听到强大势力就害怕。
论灯谜青出于蓝
心有余悸、闻风丧胆
面不改色、谈笑自若
turn pale at the mention of the name of
меняться в лице при одном упоминáнии о тигре
虎(とら)の話(はなし)で顏色(かおいろ)が変(か)わる(おくびょうな例(たと)え)
es schon mit der Angst zu tun bekommen,wenn etwas Schreckliches erwǎhnt wird
pǎlir à la seule évocation d'un danger
色:脸色;神色。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一谈起老虎;吓得脸色都变了。后比喻一提起可怕的事;就情绪紧张。
宋 《二程遗书》第二卷上:“真知与常知异。常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复句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有光生长穷乡,谈虎色变,安能默然而已。(明 归有光《论三区赋役水利书》)
程颢和程颐是北宋时期理学的开山鼻祖。他俩是同胞兄弟,两人在细微之处,观点有所不同,但在重大问题上,却高度一致,后人将他们合称为“二程”。
二程在洛阳聚徒讲学,不少人慕二程的名投到他们门下。
一次,学生问他们:“先生学问广博。天下事千千万万,你们都知道吗?”
程颐虽然以圣人自居,但他也认为自己不知道的事很多很多,他说:“人从生下来,只有吃奶是天生就知道的,每个人都有所知,有所不知,有所能,有所不能。但各位只要努力学习,都可以获得知识。”
“各位要注意,不但要学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注意从实践中积累知识。前者的学问是常知,后者的学问才是真知。”程颢在一旁补充道。
“先生能否具体讲讲什么是常知,什么是真知吗?”学生又问。“常知”和“真知”的说法是他们以前没听过的。
“让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常知,什么是真知。”二程对众弟子说。
“比如说‘金’,穷人和富人一样,知道金有黄金和白金之分,还可以说出金是坚硬的还是柔软的。但是,只有富人对金的认识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因为他们家里就有金,穷人没有金,根本没有或很少有机会接触到金。穷人对金的认识不过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识。
“再比如‘脍炙’,人人都知道‘脍炙’鲜美无比。但贵族家里山珍海味,享受不尽,他们能亲口尝尝‘脍炙’是什么味道,是真正知道‘脍炙’的滋味的,这是‘真知’,而普通百姓见都没见过‘脍炙’,仅仅知道‘脍炙’鲜美无比,这点知识也是道听途说的常知而已。
“再说一个我亲眼见过的事。从前,有一个田夫在山间劳动时,遇上一只老虎,被咬伤差点送了命,到现在伤口还隐隐作痛,每想起来,都特别害怕,心有余悸。有一次田间休息时,大家说到老虎伤人,都变了脸色,只有田夫的脸色与众不同,他感到特别紧张。因为他亲身体验过老虎的厉害,仿佛一闭眼,就浮现出老虎那凶猛的样子。被老虎咬过的人才真正知道老虎的厉害啊。”
“谈虎色变”原意是说被虎咬过的人才知道老虎的厉害。后来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情就情绪紧张。
成语出自:《二程全书·遗书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