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án yán mì yǔ
ㄊ一ㄢˊ 一ㄢˊ ㄇ一ˋ ㄩˇ
甛言蜜語
甜言蜜语是贬义词。
“蜜”,不能写作“密”。
甜言蜜语和“花言巧语”都可表示用动听的话骗人。但“花言巧语”偏重于“花”;多指迷惑人达到欺骗目的;甜言蜜语偏重在“甜”和“蜜”;多指对人阿谀奉承的话;含有比喻色彩。
吃了蜂蜜说好话
好味道;糖果广告
言不由衷、口蜜腹剑
推心置腹、恶语中伤
honeyed words
красивые словá(слáдкие речи)
甘(あま)い言葉(ことば),甘いささやき
honigsüβe Reden(wohlklingende Worte)
paroles doucereuses,propos mielleux
说的话像蜜糖一样甜。比喻动听而骗人的话。
《敦煌变文集 捉季布传文》:“季布得之心中怕,甜言蜜语却安存。”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卞福坐在旁边,甜言蜜语,劝了一回。(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六)
张仪,魏国人,以前曾经和苏秦一起跟随鬼谷先生学习术业。张仪学成之后,便去游说诸侯。
一次,张仪到韩国去,劝韩王归顺秦国,说:“韩国地势险恶,土地贫瘠,民不聊生,士卒只有30万都不到,除去防守驿亭边塞的兵卒,现有的军队只不过20万罢了。”
张仪又说:“秦国的军队有百万之多,兵车千辆,战马万匹。士卒勇猛无比。以这样的勇士来攻打不服从的弱国,简直和垂下3万斤的重量加在鸟卵上没有两样。必然不会有侥幸的结果了。”
张仪接着说:“说起那些群臣诸侯,不衡量自己土地的狭小,却听从别人的甜言蜜语,他们结党营私而互相掩饰,都振振有词地说:‘听从我的计策,可以在天下称霸。’不顾虑到国家长远的利益,而听从短浅的意见,没有比这种作法更碍误国君了。”
张仪说:“假如,大王不臣事秦国,秦国派兵占领宜阳,断绝韩国的上党之地,然后再向东取得成皋、荥阳,那么大王的国家便被分割了,宫殿、御林苑就不再是大王所拥有了。先臣事秦国,便得安定。不臣事秦国,便遭受危险。背逆秦国,而归顺楚国,纵然要国家不灭亡,也不可能的。所以为大王着想,最好就是帮忙秦国。秦国所最希望的事,就是削弱楚国,而最能削弱楚国的国家,就是韩国。这并不是因为韩国强过楚国,而是因为地势的关系。如今,假如大王能臣事秦国,而攻打楚国,秦王必定很高兴。攻打楚国而从它的领土得到利益,转移了自己的灾祸而使秦国愉快,实在没有比这更好的计策了。”
韩王听从了张仪的策略。后来,秦惠王也封赏了张仪5个都邑,并且封他为武信君。
后来,“甜言蜜语”这一成语,形容话语像蜜糖一样的甜,多用以奉承、诱人。
成语出自:《史记·张仪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