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成语词典 > 痛定思痛的意思
tòngdìngtòng

痛定思痛

最近更新:2025-11-08    关注度:
  • 拼音

    tòng dìng sī tòng

  • 注音

    ㄊㄨㄥˋ ㄉ一ㄥˋ ㄙ ㄊㄨㄥˋ

  • 正音

    “思”,不能读作“shī”。

  • 感情

    痛定思痛是中性词。

  • 谜语

    好了伤疤不忘痛

  • 近义词

    痛不欲生、悲痛欲绝

  • 反义词

    悠然自得

  • 英语

    draw a lesson from a bitter experience

  • 俄语

    страшно раскаиваться(с горечью вспоминать)

  • 日语

    苦(くる)しみの中(なか)から教訓(きょうくん)を汲(く)み取(と)る

  • 德语

    sich einen erlittenen Schmerz in Erinnerung rufen(aus Unglück bittere Lehre ziehen)

  • 法语

    penser avec angoisse aux souffrances passées

成语痛定思痛的知识

解释

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以后;回想遭受痛苦的情景;让人震撼;也让人警醒。形容所受痛苦的沉重;含有警醒的意思。痛:悲痛;哀苦;定:平静。

出处

唐 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用法

复杂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表示受挫折后的教训。

例句

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历史故事

公元1275年,北方蒙古族的元军大肆进攻南宋,很快便兵临都城临安(今杭州)城下。朝中文武齐聚在左丞相府,束手无策。

元军提出,南宋可以派代表前去议和。于是众人便一致推选右丞相文天祥赴元营谈判。为了缓解紧张的局势,文天祥毅然辞去了右丞相的职务,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元营。

到了元营,文天祥慷慨陈辞,大义凛然。他要求元军先行退兵,再谈议和条件。元军统帅伯颜很钦佩文天祥的学识,想以高官厚禄引诱文天祥投降,被文天祥严词拒绝。伯颜又以死相威胁,但文天祥毫不畏惧。

这时,与文天祥一起出使的贾余庆却媚敌投降。于是,伯颜将文天祥扣留下来。

在元军的攻击下,临安终于失守。恭帝率文武百官投降,恭帝的两个弟弟在大臣陆秀夫的保护下逃出临安。消息传来,文天祥悲痛万分,但抗元决心依然未变。

不久,叛徒贾余庆到元都请降。伯颜强迫文天祥随同前往。文天祥佯装前往,乘机乘小船逃脱。

文天祥一行来到真州(今江苏仪征),与守将苗再成共商退敌大计。不料,驻扬州的淮东边帅李庭芝误以为文天祥已投降元军,命苗再成除掉他。苗再成不忍下手,把文天祥送出城。

为了消除李庭芝的误会,文天祥亲往扬州。但李庭芝已下令通缉文天祥。文天祥知道难以解释清楚,就离开扬州。他听说恭帝的弟弟赵昰在福州即位,就乘海船奔赴福州。

沿途,文天祥写了许多感人肺腑的诗篇,抒发自己的爱国感情。他把这些诗汇成一集,并用“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句意将诗集命名为《指南录》,表明了他对宋王朝的一片忠心。在他为《指南录》所作的后序中,更有“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一语,表达他回忆当时在险境中极度悲痛的心情,以此来激励自己,昭示后人。

后来,人们就用“痛定思痛”这个成语,来表示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追思当时所遭的痛苦,倍加伤心。

成语出自: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成语接龙

接龙规则:痛定思痛 → 痛→痛 快→快 前→前 鉴→鉴 色→色 鬼→鬼 施→施 行→行 十→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