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ú suǒ bù wéi
ㄨˊ ㄙㄨㄛˇ ㄅㄨˋ ㄨㄟˊ
無所不為
“为”,不能读作“wèi”。
无所不为是贬义词。
“为”,不能写作“围”。
无所不为和“无恶不作”都含有什么坏事都做的意思。但无所不为偏重在形容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无恶不作”偏重在做尽了坏事。
强盗当县令——无所不为
室内作业
为所欲为、无恶不作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do all manner of evil
не останавливаться ни перед чем
vor keiner Untat zurückschrekken
为:做。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今专务游荡,无所不为,老夫所以忧耳。(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
郑屠本是渭州城的一个肉铺老板,凭着几分蛮力和手段,欺行霸市,成了地方一霸。他不仅强买强卖,克扣斤两,还放高利贷,盘剥百姓。若有人还不起钱,他便带人上门强抢财物,甚至霸占他人妻女,可谓无所不为。
他最令人发指的一桩恶行,是欺骗了流落渭州的金氏父女。他见金家女儿翠莲有几分姿色,便假意要纳她为妾,写了三千贯的虚钱实契。金氏父女本是老实人,信以为真。谁知翠莲过门后不到三个月,就被郑屠的大娘子赶出家门。这还没完,郑屠反而拿着那张假契约,逼着金氏父女偿还那根本不存在的三千贯钱。
金氏父女无力偿还,被迫在酒楼卖唱,每日挣来的钱大半都要被郑屠派来的爪牙抢去。父女俩受尽欺凌,整日以泪洗面,却投诉无门。
这件事后来被嫉恶如仇的鲁达(即后来的花和尚鲁智深)知道了。他勃然大怒,找到郑屠的肉铺,三拳便结果了这个恶霸的性命。
郑屠的故事,正是对那些在地方上无所不为的恶霸的生动刻画。他们仗着有些钱财势力,便欺压良善,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都做得出来。然而,“多行不义必自毙”,郑屠的下场也警示世人:作恶多端者,终将受到惩罚。这个成语至今仍被用来形容那些毫无道德底线、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