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 bǐ chéng zhāng
ㄒ一ㄚˋ ㄅ一ˇ ㄔㄥˊ ㄓㄤ
下筆成章
“章”,不能读作“zāng”。
下笔成章是褒义词。
“章”,不能写作“张”。
下笔成章和“出口成章”;都指人思维敏捷。但下笔成章指写得快;而“出口成章”偏重指善于言谈;话说出来就成了文章。
书法
出口成章
江郎才尽
have a ready pen(write a composition without the need for a draft)
文(ぶん)を作(つく)るのに構成(こうせい)が早(はや)いこと
章:文章。形容富有才华;思路敏捷。一动笔就能写成文章。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这学生天资聪颖,文思敏捷,下笔成章,将来未可限量。
曹植,字子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第四个儿子。他自幼聪明伶俐,喜欢诗、辞、歌、赋,十几岁时就能诵读名篇数百,而且也非常会写文章。所以,很多人都称他是个“奇才”。
曹操对自己儿子的才气也非常赏识,但又觉得很奇怪。有一次,曹操看了曹植的文章以后,心里觉得曹植的文章确实写得不错,但也不免有些怀疑,怀疑这文章恐怕是请人代写的。于是,曹操就把曹植叫到了跟前,认真地盘问道:“你的文章我看过了,写得不错,是不是请别人代你写的呀?”
曹植赶忙给父亲跪下,禀告道:“不是的,我能够言出为论,下笔成章,如果您不相信,可以当面考我,怎么能说我是请别人代写的呢?”
曹操听了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说:“不是,那就好啊!”
不久,曹操在邺城建造的铜雀台竣工了。曹操就让几个儿子都上去看看,并且叫他们每人都写出一篇辞赋来,试一试他们的文采。曹植拿起笔来就写,一会儿工夫就写好了。这一举动就充分地证实了曹植自己说过的那句话:“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由于曹植有这样好的天赋条件,再加上父亲的严格要求和自己的勤奋努力,所以在他在世的41年里就留下了200余篇诗赋和文章。他的《洛神赋》《赠白马王彪》等,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后来,“下笔成章”这一成语,用来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很快。
成语出自:《三国志·曹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