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ān fā zhì rén
ㄒ一ㄢ ㄈㄚ ㄓˋ ㄖㄣˊ
先發制人
“发”,不能读作“fà”。
先发制人是中性词。
“制”,不能写作“质”。
先发制人和“先下手为强”;都有“抢先下手争取主动”的意思。但“先发制人”重在强调抢先一步制服对方;“先下手为强”重在强调抢先一步;占据优势。
首创者
先声夺人、先下手为强
后发制人
dominate the enemy by striking first
превентивный(захватить инициативу)
先(さき)んずれば人(ひと)を制(せい)す
einem Angriff zuvorkommen(prǎventive Maβnahmen ergreifen)
qui prend les devants a l'avantage sur son adversaire
发:开始行动;制:制服。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现泛指先下手争取主动。
东汉 班固《汉书 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主动出击。
剑波没等这位警长开口,便理直气壮地来个先发制人。(曲波《林海雪原》三)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以后,各地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这时,楚国贵族后裔项梁和他的侄儿项羽正在吴中,他们在那里联络了很多人士,也准备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后两个月,会稽郡的太守殷通也准备起兵自立,他仰慕项梁的名气,把项梁、项羽一起找到府邸来商议大事。项梁发表意见说:“如今各地起兵反秦的义军不可胜数。这说明暴秦已失尽民心,现在正是灭掉秦国的大好时机。先发动的,就能制服人;后发动的,就会被别人所制服!”
殷通希望项梁、项羽和一个名叫桓楚的人一起带兵起事。但项梁根本不想和殷通合作,也不愿与桓楚共事,便推托说:“桓楚现在逃亡在外,我不知道他在哪里。我的侄儿项羽知道他在什么地方,让我去把项羽叫进来。”
殷通同意了。项梁便来到厅外,和项羽耳语几句,项羽点点头,跟着项梁入内。殷通正要询问项羽,项梁一个眼色,项羽趁殷通不备,一剑杀了殷通。
于是,项梁、项羽立即在吴中宣布起义。江东子弟纷纷响应,加入他们的起义队伍。后来项梁在一次作战中不幸战死,这支义军队伍便由项羽领导,成为各路反秦义军中最强大的一支。
后来,“先发制人”这一成语,用来形容先下手能取得主动,制服对方。
成语出自:《汉书·项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