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成语词典 > 西山饿夫的意思
shānè

西山饿夫

最近更新:2025-11-03    关注度:
  • 拼音

    xī shān è fū

  • 注音

    ㄒ一 ㄕㄢ ㄜˋ ㄈㄨ

  • 繁体字

    西山餓夫

  • 感情

    西山饿夫是中性词。

  • 谜语

    伯夷与叔齐

成语西山饿夫的知识

解释

指不食周粟的伯夷与叔齐。

出处

《梁书·刘显传》:“之遴尝闻夷、叔、柳惠,不逢仲尼一言,则西山饿夫、东土黜士,名启施于后世。”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例句

唐·刘轲《重与刘宾虞书》:“不然,则东国绌臣、西山饿夫,微仲尼,何伤为展季、伯夷矣。”

历史故事

南北朝时梁国有一个叫刘显的人,小的时候特别聪明,被人誉为神童。他的文采很好,知识渊博,深得朝廷的赏识。

刘显曾与河东的裴子野、南阳的刘之遴、吴郡的顾协,同时在朝中做官共事,他们常常留连于山水间,以诗文对唱应和,处得既像师生又像朋友,其间的友谊很是亲密无隙,当时的人们没有不羡慕他们的。

后来,刘显升迁做了尚书左丞,又当了国子博士、岳阳王长史、邵陵王长史、寻阳的太守。梁武帝的时候把都城迁到郢州,又加封刘显为戎昭将。也就在这一年,刘显去世了,享年63岁。

好友杰出的才华、坎坷的身世,使刘之遴等人颇有感慨。刘之遴对皇太子说:

“我曾经听说过商朝的伯夷、叔齐因不肯做周朝的官、吃周朝供给的米,饿死在西山上,被人们称为西山饿夫。他们这样守全名节、不顾生死,又有什么意思呢?他们的名字难道真的能流传于后世吗?生为堂堂七尺男儿之躯,死了不过占据一个棺材。即使身怀绝技、有非凡的才能、有珠玉一样的品格,如果死得早,英名又不得流传于世,只能留下一声深深的叹息,世上难道还有什么事比这更让人心痛的呢?

“我私下常为我的那个沛国的朋友刘显感到惋惜。他熟读经书、精通文艺,对一些深奥的问题常有独到、精辟的见解,特别聪明,在我们这些人当中是最优秀的。可是却死在郢都,魂归西天。现在将要为他选择下葬的日子,要替他树碑撰写铭文。我刘之遴已简单扼要地将他的一生写了一下,现在将它呈上给您过目。希望您能大发慈悲,同意对他的评价,以便能使他享受死后的荣耀,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刘之遴的这番话,深深地打动了皇太子的心。皇上下令为刘显立碑撰文,表彰他的才学、功德。

成语“西山饿夫”本指伯夷、叔齐,后用来比喻忠义守节的人。

成语出自:《梁书·刘显传》

成语接龙

接龙规则:西山饿夫 → 夫→夫 随→随 浪→浪 换→换 宫→宫 仞→柳 娇→悠 荡→抓 目→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