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成语词典 > 一不做,二不休的意思
zuò,èrxiū

一不做,二不休

最近更新:2023-11-09    关注度:
  • 拼音

    yī bū zuò,èr bù xiū

  • 注音

    一 ㄅㄨ ㄗㄨㄛˋ,ㄦˋ ㄅㄨˋ ㄒ一ㄡ

  • 正音

    “做”,不能读作“zhuò”。

  • 感情

    一不做,二不休是中性词。

  • 辨形

    “做”,不能写作“作”。

  • 谜语

    闲游;磨洋工;唱工不出力

  • 近义词

    破釜沉舟

  • 反义词

    犹豫不决

  • 英语

    as well be hanged/hung for a sheep as/for a lamb(once it is started,go through with it; In for-penny in for a pound)

  • 日语

    毒(どく)を食(く)らわばさらま

  • 法语

    le vin est tiré,il faut le boire

成语一不做,二不休的知识

解释

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出处

唐 赵元一《奉天录》第四卷:“光晟临死而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用法

复句式;作主语、分句;形容下最后的决心。

例句

到这地步,一不做,二不休,我是打算拼一拼了。(茅盾《子夜》七)

历史故事

唐朝有个名叫张光晟的人,初为骑兵。“安史之乱”时,朝廷名将哥舒翰兵败潼关,他手下的大将王思礼在突围中,胯下坐骑被流矢射死。张光晟见王思礼处境危险,就把自己的马让给他。王思礼得以安然脱险。

后来,王思礼官拜河东节度使,他知恩图报,找到张光晟,与他拜为结义兄弟,还提拔他当“兵马使”。以后又奏请朝廷任命他为“太常少卿”。就这样,张光晟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官儿越做越大。

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太尉朱泚借兵变称帝,张光晟又依附朱泚,做了节度使。朱泚建国号为大秦,自称大秦皇帝。他任命张光晟为副将,亲自领兵攻打奉天。不料战事不利,一个多月还未攻克,眼看德宗已将各路援兵召到,只好连夜收兵,带着张光晟回到长安。

第二年,朱泚又改国号为汉,自号汉元天皇,委张光晟做宰相。

这时,由李晟、浑等率领的唐军已从东西两面夹攻而来,朱泚的汉军屡战屡败。朱泚挑选了五千精兵,由张光晟率领驻扎在九曲一带。

张光晟的军队与李晟相距不远。张光晟见朱泚已是穷图末路,便派心腹与李晟取得联系,表示愿意归顺朝廷。李晟对张光晟表示欢迎,同时挥兵大举向长安进攻,突入白华门。

朱泚见敌军大举来犯,准备殊死抵抗。张光晟劝朱泚不要硬拼,趁早西奔泾州。朱泚便率领剩下的一万多军队,由张光晟护送出城。

送走朱泚,张光晟回头向李晟投诚,李晟答应替他在皇上面前说情,奏请减罪任用。张光晟十分感激。

但是,李晟的同僚对李晟待张光晟如上宾的做法很不高兴。华州节度使路元光甚至当众指着张光晟大骂道:“我不能与反贼同席!”

万般无奈之下,李晟只得将张光晟软禁起来,听候朝廷处置。不久德宗下诏,认为张光晟罪大恶极,理应斩首。李晟无力挽回,只得将张光晟处死。

张光晟临死前叹气说:“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这句话的意思是:除非不干,既然干了就索性干到底。

后来,人们就用“一不做,二不休”这个成语,来指要么不干,既然干了就索性干到底。

成语出自:唐·赵元一《奉天录》

成语接龙

接龙规则:一不做,二不休 → 休→休 同→同 尽→尽 力→力 鼎→鼎 三→三 两→两 橱→变 声→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