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ǐn zhèn zhǐ kě
一ㄣˇ ㄓㄣˋ ㄓˇ ㄎㄜˇ
飲鴆止渴
“鸩”,不能读作“hè”。
饮鸩止渴是贬义词。
“鸩”,不能写作“鸠”。
饮鸩止渴和“杀鸡取卵”;都指只顾眼前需要。但“杀鸡取卵”偏重损害了长远利益。而饮鸩止渴偏重指办法有害;后果严重。
急功近利、饥不择食
从长计议
stop thirst by drinking poison senseless measure
утолять жáжду ядовитым зельем
毒酒(どくしゅ)を飲(の)んで渇(かわ)きをいやす。後(あと)の禍(わざわ)いを考(かんが)えず危(あぶ)ない橋(はし)を渡(わた)る
Gift trinken,um den Durst zu stillen
鸩:毒酒。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的后果。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霍諝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杨嗣昌的加征练饷办法是使朝廷饮鸩止渴。(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东汉的时候,魏郡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有个名叫霍谞的人。他从小勤奋好学,读遍儒家经书,写得一手好文章,在当地小有名气。
霍谞的舅舅宋光在郡里做官。由于他铁面无私,得罪了一些权贵,他们就上书诽谤宋光,诬他私自篡改诏书。宋光蒙受不白之冤,被押到京都关进监狱。
宋光性情耿直,拒不认罪,也不愿贿赂审问他的官员。因此,凶狠的狱吏经常对他施以酷刑,但都没能使他屈服。
当时执掌朝政的大将军梁商对此案有所怀疑,打算派人重审,但由于政务繁忙,无暇顾及。
霍谞这时才十五岁,他从小常与宋光接触,很清楚舅舅的为人是不可能做这种弄虚做假的事的。就写了一封信给大将军梁商,极力为宋光辩白。信中写道:
“宋光身为州郡长官,一向奉公守法,希望得到朝廷的信用,即使他对诏书有疑惑,也用不到冒着死罪的危险去篡改。这好比‘饮鸩止渴’,他怎么可能这样做呢?”
鸩,是一种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更严重的后果。
梁商看了信后,非常钦佩霍谞的胆识和才学。他立即请求顺帝宽恕宋光。不久,宋光被无罪释放。霍谞的名声也一下子传遍了京城。后来,他被朝廷重用,做了高官。
后来,人们便用“饮鸩止渴”这个成语,来比喻只图解决目前的困难,不顾后来的大患。
成语出自:《后汉书·霍谞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