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成语词典 > 一窍不通的意思
qiàotōng

一窍不通

最近更新:2023-11-09    关注度:
  • 拼音

    yī qiào bù tōng

  • 注音

    一 ㄑ一ㄠˋ ㄅㄨˋ ㄊㄨㄥ

  • 繁体字

    一竅不通

  • 正音

    “窍”,不能读作“qiǎo”。

  • 感情

    一窍不通是贬义词。

  • 辨形

    “窍”,不能写作“窃”。

  • 辨析

    一窍不通和“一无所知”。都含有“一点也不懂;什么也不知道”的意思。但一窍不通偏重在“明白”;常用于知识方面;“一无所知”偏重在“不了解”;多用于具体事物方面;也可以用于知识方面;使用范围较广。

  • 歇后语

    十窍通九窍;大杆杖吹火;扁担吹火;眼瞎耳聋鼻塞嘴哑

  • 谜语

    十孔九漏;半边鼻塞

  • 近义词

    一无所知、目不识丁

  • 反义词

    全知全能、无所不知

  • 英语

    not to know the first thing about

  • 俄语

    абсолютный профан(полный невежда)

  • 日语

    全然(ぜんぜん)通(つう)じない

  • 德语

    etwas überhaupt nicht verstehen(dafür geht jm jedes Verstǎndnis ab)

  • 法语

    complètement bouché(stupide)

成语一窍不通的知识

解释

窍:洞;这里指心窍。一窍都不是贯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例句

虽然他是一窍不通的浑虫,可是双桥镇上并无“镇长”之流的官儿,他也还明白。(茅盾《子夜》六)

历史故事

殷纣王,是商朝的末代帝王,是一个被老百姓所怨恨的暴君。他整日胡作非为,不尽心朝政,沉湎于酒色,轻信宠妃妲己的谗言,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

纣王有一个臣子叫比干,是一位忠诚的良臣。他看到纣王如此昏庸,心中十分着急,多次苦口婆心劝谏纣王改邪归正,为民多做好事。

有一次,纣王听信了妲己的话,下令杀害了无辜的梅伯,并要把梅伯剁成肉酱。比干知道此事后,又急忙谏劝纣王,希望他不要听信妲己的谗言,错杀无辜,并说这样下去是要亡国的。

比干一连几天极力劝谏纣王,引起了纣王的极大不满。纣王愤怒地嚷道:“我早就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我要把他杀了,取出心,解剖开来看个究竟!”

纣王果真杀了比干,并挖出了他的心。

孔子说起这件事,感叹道:“纣王心窍不通,如果通了一窍,那么比干就不会被杀害了!”

后来,“一窍不通”这一成语,比喻对事物毫不理解,一点也不懂。

成语出自:《吕氏春秋·过理》

成语接龙

接龙规则:一窍不通 → 通→通 懂→狐 袖→轩 使→遐 名→金 臬→讲 非→肉 并→女 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