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成语词典 > 予取予求的意思
qiú

予取予求

最近更新:2023-11-09    关注度:
  • 拼音

    yú qǔ yú qiú

  • 注音

    ㄩˊ ㄑㄨˇ ㄩˊ ㄑ一ㄡˊ

  • 繁体字

    予取予裘

  • 感情

    予取予求是中性词。

  • 近义词

    随心所欲

  • 英语

    ask for freely

成语予取予求的知识

解释

予:我。原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财物)。后指任意索取。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七年》:“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指任意索取。

例句

清·钱谦益《外制一》:“铺张藻饰,予取予求,无复体要。”

历史故事

春秋时期,申国被楚国攻灭,国君申侯被留在楚国当大夫。申侯为人贪婪,又善于奉承拍马,很受楚文王宠幸。

楚文王临终时,担心后人不能容申侯,就劝他外出避祸,对他说:“唯我知汝,汝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汝疵瑕也。”

意思是说,只有我最了解你,你贪得无厌,永远也不会知足。从我这儿拿,从我这儿要,我从不指摘你的过失。但别人就不会这样了。

申侯自己也明白这点,他收下了文王赐给他的白璧和财物,来到了郑国。由于他能说会道,很快当上了郑国的大夫,深得郑厉公的信赖。

不久,继承文王王位的楚成王立志要与齐国争霸,于是,介于两国之间的郑国成为争夺的对象。

楚国攻伐郑国,齐国便集合陈、宋等六国攻打楚国的盟国蔡国。楚成王见情势不妙,派使者向齐桓公求和。桓公答应了。于是,双方都开始撤军。

在撤军途中,申侯阳奉阴违,先与陈国大夫辕涛涂商议请齐军从东循海道回国,然后又对桓公说取道陈,郑可以减少许多费用。桓公见申侯能为齐国考虑,十分高兴,就把齐国占有郑国的一个军事重镇虎牢赏给申侯。

两年后,郑文公得罪了齐桓公。齐桓公出兵攻打郑国,郑文公吓得没了主意,申侯便自告奋勇前往楚国,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成王出兵解了郑国的围。他满心希望能加官晋爵。可郑文公因为上次赏赐虎牢之地已属过分,就不再给赏赐。申侯对此深感不满。

第二年,齐桓公又率军伐郑。辕涛涂要向申侯报复,便写信给郑国大夫孔叔,说申侯先前牺牲郑国利益取媚齐国,取得虎牢之赏,现在又向楚国献媚,使郑国屡遭兵祸。现在只有杀了他,才能退齐兵。

郑文公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便杀了申侯,派孔叔捧着他的首级去齐营请和。

申侯被杀的消息传到楚国后,令尹子文叹道:“古人说‘知臣莫如君’。先王早已看出申侯贪得无厌,予取予求,早晚会惹杀身之祸,真是一点不错啊!”

后来,人们便用“予取予求”这个成语来指任意索取。

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七年》

成语接龙

接龙规则:予取予求 → 求→求 酒→酒 出→出 相→相 论→论 能→能 说→说 云→云 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