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ài tái gāo zhù
ㄓㄞˋ ㄊㄞˊ ㄍㄠ ㄓㄨˋ
債台高築
“债”,不能读作“zé”。
债台高筑是贬义词。
年年欠帐
家徒四壁、民劣财尽
金玉满堂、绰有余裕
be deeply in debt
наделать кучу долгов(залезть по уши в долги)
大(おお)きな債務(さいむ)を負(お)っている
bis an den Hals in Schulden stecken(untilgbare Schulden haben)
dettes accumulées(être criblé de dettes)
筑起很高的债务台。形容欠债很多。
东汉 班固《汉书 诸侯王表序》:“有逃责(债)之台。”唐 颜师古注:“服虔曰:周赧王负责(债),无以归之,主迫责急,乃逃于此台,后人因以名之。”
主谓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
由于经营不善,这家公司现已陷入债台高筑的境地。
战国后期,东周的最后一个君主周赧王已纯粹是个傀儡,他虽然有着周天子的名义,其实还不如列国中一个最小的诸侯,真正受他管辖的土地不过几十个县,而且这几十个县还由东周公和西周公二人分管着,他一点实权也抓不到。于是,他到东周公那儿住几天,又到西周公那儿住几天,一天天地混日子。
当时,秦国想灭掉六国,六国则联合起来抵御秦国。公元前257年,秦国出兵讨伐赵国,赵国向魏国和楚国求救。魏公子信陵君设法窃取了魏王的兵符,率兵打败了秦国。
楚孝烈王听到这个消息,派使者向周赧王禀报,请他用天子的名义,下令约会六国一起出兵伐秦。周赧王一直恨秦王欺负他,一口答应,立刻用周天子的名义,叫楚国去约会各国诸侯出兵。同时,周赧王还让西周公拼凑了一支6000人的部队,准备和六国的部队一起去讨伐秦国。
可是,周赧王太穷了,他没钱给这支6000人的部队提供给养,发放粮饷。于是,他向国内那些富裕的商人、地主借钱,并立下字据,说好打了胜仗以后,连本带利一起归还。
借到钱后,周赧王便派西周公率军出发到了伊阙,在那儿驻扎下来,等候各诸侯国的人马。可是,等了三个月以后,只有楚、燕两国派来了军队,其他诸侯国有的没有出兵力量,有的不愿出兵,联合讨伐秦国的计划便成了泡影。仗虽没打,但周赧王借的钱却全部花完了。
西周公带着军队撤了回去。那些债权人拿着债券,天天到宫门外向周赧王要账。周赧王没钱还债,跑又没处跑,躲又躲不了,于是只好躲到宫中的一座高台上藏了起来。
后来,人们就给这座高台起了个名字叫“逃债台”,并用“债台高筑”这一成语用来形容欠债很多。
成语出自:《汉书·诸侯王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