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āo rán ruò jiē
ㄓㄠ ㄖㄢˊ ㄖㄨㄛˋ ㄐ一ㄝ
炤然若揭
“昭”,不能读作“zhào”。
昭然若揭是贬义词。
“昭”,不能写作“招”。
众目昭彰、彰明较著
真伪莫辨
as clear as if it were exposed to view
ясно само по себе(ясно как на ладони)
だれの目(め)にも分(わ)かるほどあきらかである
auf der Hand liegen(ganz deutlich)
clair comme le jour(patent)
昭然:明明白白的样子;揭:高举。形容真相大白;非常明显。
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承电示撤消军院,爱国之忱,昭然若揭。(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七回)
春秋时,有个名叫扁庆子的人,他有很多学生,其中有一个名叫孙休。
孙休是个碌碌庸人,却又自命不凡。一天,他来到老师扁庆子家中,唉声叹气地说:“唉!我的命运怎么这样不好。我以耕种为业时,田里得不到好收成;到朝廷去做官,又遇不到贤明的君主;我被放逐到乡间,又遭到乡官的欺凌。我真不知道我犯了什么过错,得罪了老天,才遭到这样的恶运?”
扁庆子听了孙休的话,教育他说:“你不知道圣人是如何确定自己行为的吧?他们十分清高,所以能把胸中的烦恼忘得一干二净,对他们所不关心的事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心胸坦荡,纤尘不染,就像生活在俗世之外一样。可是你呢?只不过是一个俗人,整天想的,是俗人的俗事,你表达自己的欲望,炫耀自己的才能是那么昭然若揭,就像天上的太阳、月亮那样,行走得是那样清楚明白,那还怎能做到像圣人那样的作为呢?你的身体不错,四肢发达,五官俱全,又娶了妻子,生儿育女,享受了天伦之乐,这不是已经很好了吗?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可你还有那么多闲工夫去怨天尤人,我劝你快回家去,别再白费精神了。”
孙休听了,羞愧地回家去了。
后来,“昭然若揭”这一成语,用来形容事情的真相或本质都已暴露无遗。
成语出自:《庄子·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