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 zhī dù wài
ㄓˋ ㄓ ㄉㄨˋ ㄨㄞˋ
“度”,不能读作“duó”。
置之度外是褒义词。
“置”,不能写作“知”。
见“置若罔闻”、“视死如归”。
贴肚皮膏
置之不理、置若罔闻、漠然置之
念念不忘、耿耿于怀
disregard entirely
пренебрегáть(игнорировать)
度外視(どがいし)する
etwas auβer Betracht lassen(ohne jede Rücksicht auf etwas)
négliger sciemment(laisser tomber)
放在考虑之外(置:放;度:打算;计较)。形容不放在心上。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隗嚣传》:“帝积苦兵间,以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七十老翁,死生早置之度外,由他去吧。(清 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虽然已经建立了政权,但天下并没有统一。当时,除了光武帝外,东方皇帝刘永,蜀中皇帝公孙述,燕王彭宠,齐王张步,五郡大将军窦融,西州大将军隗嚣等,或者拥有重兵,占据州郡,要和光武帝争夺天下;或者表面上表示臣服,但仍保留实力,待机而动。
光武帝胸怀大志,决心要统一全国。于是,他搜罗人才,争取民心,把刘永、李宪、卢芳、彭宠、张步、董宪等一个个消灭掉。
接着,五郡大将军窦融审时度势,又归附了光武帝。这样,最后只剩下西州大将军隗嚣和占据蜀中的公孙述了。
不久,光武帝派使者来歙去见隗嚣,劝他臣服,隗嚣见光武帝兵势强盛,心中虽不乐意,表面上只得答应,而且把自己的大儿子隗恂打发到洛阳,去做光武帝的内侍(实际是做人质)。
建武六年(公元30年),光武帝平定了中原,环顾天下形势,认为有隗嚣的大儿子在京城做内侍,隗嚣已不足为患,而公孙述又远在西南边陲,天下大局已定,便在和众将议论的时候说:“隗嚣和公孙述这两个人,已经没有力量阻挡我统一全国了,我可以不把他俩放在心上了!”
过了几年,光武帝出兵征伐隗嚣和公孙述,把这两股割据势力全部消灭,整个中国又得到了统一。
后来,“置之度外”这一成语,用来形容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成语出自:《后汉书·隗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