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ù chéng dà cuò
ㄓㄨˋ ㄔㄥˊ ㄉㄚˋ ㄘㄨㄛˋ
鑄成大錯
铸成大错是贬义词。
“铸”,不能写作“著”;“错”,不能写作“措”。
翻砂出废品
阴差阳错
痛改前非
make a gross error
приводить к серьёзной ошибке(допускáть серьёзную ошибку)
zu einem schwerwiegenden Fehler führen
铸造一把大锉刀。借指造成大错误。错:错刀;古代币名。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昭宗天佑三年》:“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
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
倘若我晚回一步,岂不铸成大错!(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五章)
唐朝末年,唐僖宗已无法控制全国的局势。各地的节度使(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形成一个个割据势力。他们勾心斗角,争城夺地,你想吃掉我,我也想吃掉你。
当时,魏博节度使罗绍威占据着魏州等六个州,实力不算小。但是,他却整日忧心忡忡。为什么呢?因为他手下有一支不听指挥,却又非常骠悍骄横的卫队。他怕有朝一日卫队会起来造反杀掉他,再拥立新的元帅。
他决心除去这个隐患,就派自己的亲信臧廷范去见亲家、梁王朱全忠,要朱全忠协助他翦灭手下的卫队。
朱全忠原名朱温,原是黄巢起义军的一个将领。后来他又叛变投降,反过来镇压了黄巢起义,被唐僖宗封为宣武节度使,赐名全忠,不久又被封为梁王。
朱全忠见了臧廷范,答应出兵帮助罗绍威消灭异己。这时,正巧朱全忠的女儿死了,朱全忠就以给女儿办丧事为由,让士兵把兵器藏在箱笼里,开到魏州;而罗绍威则把卫队放在仓库中的武器、盔甲弄坏,趁卫队不备,里外夹击,把卫队全部歼灭。
朱全忠帮助罗绍威翦灭卫队后,便把带来的部队驻扎在魏州,俨然成了魏州的主人。他以统帅的身份到处巡察,又用征讨、平乱的名义四处横行。而他军队的粮饷却要罗绍威负责供给。只半年光景,罗绍威杀掉了70万只牛羊,供给了100多万两饷银,结果将魏州的积蓄全部用光。
罗绍威虽然利用朱全忠消除了身边的隐患,却引狼入室,等于把魏州拱手让给了朱全忠。他因此非常后悔,叹息地说:
“就是把魏博六州四十三县的铁聚在一块儿,也铸不成这样大的错刀呀!”这里的“错”是双关语,借用为错误的“错”,是指自己铸成大错。
后来,“铸成大错”这一成语,用以借指造成重大错误。
成语出自:《资治通鉴·唐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