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ì bù jí nú
ㄗㄨㄟˋ ㄅㄨˋ ㄐ一ˊ ㄋㄨˊ
罪不及孥是中性词。
罪人不孥
孥:妻子与儿女的统称。治罪止于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虽然罪不及孥,只是我死之后,无路可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秦朝有残酷的收孥相坐律,一人犯罪,亲属会被牵连为官奴。汉朝初年仍沿用此律。公元前 180 年,汉文帝刘恒即位。他认为法律是为禁止暴行、引导百姓向善,对犯罪者已惩处,却让无罪亲属连坐不妥。丞相周勃、陈平起初反对,认为连坐可震慑犯罪。但汉文帝坚持 “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应通过公正法律引导,而非残酷连坐恐吓百姓。最终,汉文帝在即位第一年下诏废除了收孥相坐律。
出自《史记・孝文本纪》和《汉书・刑法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