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ò zhī qiān lǐ
ㄗㄨㄛˋ ㄓ ㄑ一ㄢ ㄌ一ˇ
坐,不能读作“zhuò”;知,不能读作“zī”。
坐知千里是中性词。
坐,不能写作“座”;知,不能写作“智”。
和“运筹帷幄”意思相近,都形容善于谋划;但“坐知千里”更强调信息灵通、洞察远方情况的能力。
诸葛亮隆中对——坐知千里
不出门知天下事(打一成语)
坐在屋里而知晓千里之外的事情。形容具有远见卓识。
南朝·梁·任乧《奏弹曹景宗文》:“光武命将,坐知千里。”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总经理虽深居简出,但对市场动向了如指掌,真有坐知千里之能。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刘备为求贤才,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在第三次拜访时,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打动,在草堂中为他分析天下大势。
当时诸葛亮隐居隆中,从未离开过荆州,却对全国局势了如指掌。他清楚地指出:曹操已拥兵百万,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之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只能结为盟友不可图谋。
接着,他为刘备制定了夺取荆益二州、与曹孙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的战略蓝图。这番精辟分析,完全出自一个隐居之士之口,让刘备惊叹不已,深感诸葛亮虽身居茅庐,却胸怀天下,对千里之外的形势洞若观火。
后来,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正是在这套战略指导下,逐步实现了三分天下的格局。他在《出师表》中写道:“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明他虽隐居山林,却始终心系天下,通过读书、交友、观察时局,掌握了天下大势。
“坐知千里”的智慧,不仅体现在诸葛亮身上。古往今来,许多贤能之士都能通过把握事物规律、收集各方信息,做到足不出户而通晓天下。这个成语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到处奔波,而在于善于观察、思考和判断,从细微处见大局,从现象中看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