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过问或参与其事。
例请民警同志出来干预。
周执森从来没有这样大胆地干预过总指挥的事情。——黎汝清《万山红遍》
英intervene;
⒉ 关涉;关系。
例并无干预。
大抵为己之学,于他人无一豪(同毫)干预。——宋·朱熹《朱子全书·为学之方》
英correlate;
⒊ 好管闲事,过问与他毫无关系的事情。
例作为财政大臣,查理无权干预政治事务。
英meddle;
⒈ 亦作“干与”。亦作“干豫”。
⒉ 过问或参预(其事)。
引《三国志·魏志·程昱传》:“显分明例,其致一也。初无校事之官干与庶政者也。”
《三国志·魏志·杨俊传》“众冤痛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车驾南巡,未到 宛,有詔百官不得干豫郡县。”
《晋书·王衍传》:“衍 妻 郭氏 ……好干预人事, 衍 患之而不能禁。”
宋 司马光 《上庞副枢论贝州事宜书》:“国有大政,庙堂之上,谋议素熟,方略已定,而復以踈贱之人,狂愚之议,干与其间,罪之大者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侯国民事由朝廷派官吏管理,侯不得干与。”
巴金 《怀念萧珊》一:“她看见那些年轻人深夜闯进来,害怕他们把我揪走,便溜出大门,到对面派出所去,请民警同志出来干预。”
⒊ 关涉;关系。
引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选练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其餘无闻焉。”
《朱子全书》卷一:“大抵为己之学,於他人无一毫干预。”
明 李贽 《唐责梅传》:“孰知数千里之外,无干与之人,不用请求而遂以孝烈传其事也。”
⒈ 干涉、参预、过问。也作「干与」、「干豫」。
引《三国演义·第一一八回》:「昔先帝在日,谯周未尝干预国政。」
《 文明小史·第一八回》:「我的吃烟就是我的自由权,虽父母亦不能干预的。」
⒉ 牵涉、关系。
引《朱子全书·卷一·学一·总论为学之方》:「大抵为己之学,于他人无一豪干预。」
英语to meddle, to intervene, intervention
德语Intervention (S), einschreiten, intervenieren (V), sich in etw einmischen, in etw eingreifen (V)
法语intervenir, se mêler, s'ingérer dans, s'immiscer dans
1.有时候这种干预得到了当事国政府的同意,有时候没有。
2.现代飞机给人的印象基本就是自动化高于人工干预。一般来说,起飞、着陆是人工飞行的关键阶段。在巡航阶段一般是自动驾驶在操纵飞机,但是自动驾驶也得人工控制。比如说你有个很给力的锅,可以各种煎、炸、炖、烤,但是我们饿的时候大喊一声“水煮肉片”是无济于事的。
3., 泻湖的沼泽化是一个自然的进程,但是西湖却一直保持着一汪绿水,这是人为干预的结果。
4.而对于各类行业协会等自律性中介组织,政府应逐渐让其自食其力,不再从微观上提供其任何经费,不干涉其任何业务经营,把行政干预的限度和力度降到最低。
5.法官对分配给自己处理的案件,依据严格的法律程序,不受干预地作出自己的判决,以及此判决一经在程序意义上发生效力,则获得不可动摇的确定性,凡此种种,都是在西方法治原理中天经地义的道理。
6.作者似乎也指出干预之所以变得更容易是因为华盛顿已经把干预可能为坏人倒台,更坏的人继位铺平道路的教训抛到九霄云外。
7.当有非决定性的证据,断定一项干预“无效应”或与对照干预“无差别”是错误的。
8.根据一些人关于梅毒感染率正在上升的报告,这种在中国1960年到1980年间已被消灭的传染病死灰复燃,并开始蔓延,现在成为一种需要紧急干预的迅速增长的流行病。
9.因为经过几个世纪在无人为干预的情况与天敌斗争,大白熊也拥有了强烈的直觉和判断,以及自主的性格,这点让饲养者也十分懊恼。
10.对于法学教授可能干预司法,却不该无端猜测,捕风捉影,过甚其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