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因利害冲突而不能相容;仇视而相对抗。
例敌对分子。
英hostile;
⒈ 敌手;对手。
引《艺文类聚》卷七四引 汉 应瑒 《奕势》:“挑诱既战,见欺敌对。”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一折:“韩魏公 见我这等干办公勤,决不和我做敌对。”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一折:“如今世上,除了那 周公 一人妙算,再无敌对哩。”
鲁迅 《花边文学·“大雪纷飞”》:“如果自造一点丑恶,来证明他的敌对的不行,那只是他从隐蔽之处挖出来的自己的丑恶。”
⒉ 对抗;对立。
引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一折:“哥也,你凭着些甚么武艺敌对人也。”
杨沫 《我的生平》:“这时候,我已经有十岁左右了,已经对母亲的残忍、自私产生了憎恨、厌恶,甚至敌对的情感。”
⒈ 彼此因利害相冲突,或所据立场不同,而采取的一种对抗,甚或仇视的态度。
例如:「辩论比赛时,敌对的双方必须保持优良的风度。」
近敌视
反亲善 友好
1.再平常不过的事,他们年幼无知,肝火旺盛,脾气倔犟,性格分明,喜怒发乎于色,走到一起不是亲密就是敌对,不像社会上磨平棱角的圆滑之士,可以做到左右逢源,进退有节。
2.鲁迅的杂文像一颗颗重型炮弹攻击着敌对营垒的黑暗和反动。
3.中国官僚和许多普通民众怒火中烧:西方敌对势力恣意妄为,他们又一次妄图阻挠中国的崛起。
4.坐言起行,她们竟然最终能将这敌对的文化转变成为和平的环境,不要轻视宽恕的能力。
5.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包含敌对感情和敌对意图这两种不同的要素。而许多敌对意图,却丝毫不带敌对感情,至少不带强烈的敌对感情。在野蛮民族中,来自感情的意图是主要的;在文明民族中,出于理智的意图是主要的。克劳塞维茨
6.在任何地方,人的灵魂都站在光明与黑暗两个半球之间,处在必要与自由意志两处永远敌对的帝国的边界上。
7.幽默能够缓解敌对冲突,其力量在于它那不言而喻的许诺。
8.个人如果但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
9.尽管奥巴马致力于调节,但是我们的敌对者诸如伊朗、朝鲜、哈马斯可能拒绝美国所伸出的调停之手,或者一开始就拒绝通信会谈。
10.资本主义故意教育人们彼此敌对,它害怕劳动者的团结。但是我们的党却教育人有深厚的的同志爱和友谊。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就在这里:觉得自己是在友好的集体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