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指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手段,合理有效地使用电能,减少不必要的电力消耗。强调在满足正常用电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电能利用效率。
详细解释:
"节约用电"是一个涉及能源管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综合性概念。它要求从发电、输电、配电到用电的全过程实施节能措施,包括采用高效设备、优化用电方式、加强用电管理等手段。节约用电不仅是个人的行为习惯,更是企业社会责任和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引证解释:
1. "国家实行节约用电政策,鼓励采用节能技术和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 "节约用电应当遵循合理、高效、经济的原则"——《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
3. "到2025年,全社会用电效率显著提升,节约用电成为普遍共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家庭节约用电
通过选择节能家电、养成良好用电习惯等方式减少家庭用电量
例句:通过使用LED灯具和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实现了显著的节约用电
工业节约用电
通过技术改造和能效管理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电力消耗
例句:企业通过安装变频器和余热回收系统,大幅提升了节约用电水平
公共机构节电
在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推行节能措施,降低用电负荷
例句:学校通过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实现了教学楼的节约用电
技术措施与手段:
节约用电的技术措施包括:使用高效电机、变频调速技术、节能照明系统、建筑节能设计、能源管理系统(EMS)、分布式能源系统等。通过技术革新和设备升级,可以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显著降低用电量。
管理与政策支持:
政府通过制定能效标准、推行阶梯电价、开展节能宣传、提供节能补贴等措施促进节约用电。企业通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开展能源审计、实施节能改造等项目,系统化推进节约用电工作。
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节约用电不仅能够降低用电成本,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还能减少发电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同时,节约用电有助于缓解用电高峰期的供电压力,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语用与语境:
该术语在能源管理、环境保护、经济管理等领域广泛使用,具有明确的正向价值取向。在政策文件、技术规范、宣传教育等场合频繁出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求。
辨析:
"节约用电"强调用电行为的合理性和高效性;"省电"更侧重于用电量的减少;"节能"概念更广泛,包括所有能源类型的节约;"降低能耗"更侧重于技术层面的能效提升。
社会参与与文化建设:
节约用电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开展"地球一小时"、"节能宣传周"等活动,培养公众的节能意识。建立节约型社会文化,使节约用电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 节约用电珍惜能源,爱护地球你我责任。
2. 地球资源日日少,节约用电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