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áng guī hù lǐ
ㄔㄤˊ ㄍㄨㄟ ㄏㄨˋ ㄌ|ˇ
常規護理
基础护理 标准护理 日常护理 规范化护理
特别护理 重症监护 急救护理 个性化护理
释义:
指按照护理规范和标准流程,为患者提供的基础性、常规性的护理服务。强调护理操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系统性,是护理工作的基础组成部分。
详细解释:
"常规护理"是护理学中的基础概念,指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病情程度,按照既定的护理规范和操作标准,实施的系统性、规范化护理措施。这种护理建立在循证护理的基础上,具有明确的操作流程、质量标准和效果评价体系。常规护理不仅包括基础的生活护理,还涵盖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专业内容,是确保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现代常规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在规范化操作的基础上兼顾个体化需求。
引证解释:
1.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护理规范实施常规护理,确保护理质量"——《护理管理办法》
2. "常规护理应当遵循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的原则"——《护理学基础》教材
3. "完善常规护理质量标准,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
基础生活护理
包括个人卫生、饮食护理、体位护理等基础性生活照护
例句:护士为卧床患者实施晨间常规护理,包括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
病情观察护理
对患者生命体征、症状变化的系统监测和记录
例句:护士按时测量记录患者的常规护理观察指标
用药护理
按照医嘱规范执行药物治疗和相关护理
例句:护士严格执行常规护理中的给药制度和核对流程
护理规范与标准:
常规护理严格遵循国家护理规范和行业标准,包括护理操作规程、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感染控制标准等。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通过护理查房、质量检查、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式,确保护理服务的规范性和质量可控性。护理标准的制定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指南。
工作内容与流程:
常规护理的工作内容包括:评估患者状况、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评价护理效果。建立标准化的护理流程,如入院护理、住院护理、出院指导等环节都有明确的工作规范。通过护理路径管理,实现护理工作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质量管理与改进:
常规护理实施过程中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护理质量监测、不良事件报告、护理会诊等机制。通过定期开展护理质量分析会、护理案例讨论、护理技能培训等活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建立护理质量指标监测体系,确保护理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语用与语境:
该术语在护理专业领域广泛使用,具有明确的规范性和基础性特征。在护理管理、临床护理、护理教育等场合频繁使用,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专业化和标准化要求。
辨析:
"常规护理"强调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和标准性;"基础护理"更侧重于护理措施的基础性和必要性;"标准护理"突出护理方法的权威性;"日常护理"概念更通俗,强调护理的日常性。
专业发展与培训:
常规护理技能的掌握是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通过系统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确保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常规护理技能。建立护理人员分级培训体系,不断提升护理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