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 拖延施救的意思
tuōyánshījiù

拖延施救

最近更新:2025-11-14    关注度:
  • 拼音

    tuō yán shī jiù

  • 注音

    ㄊㄨㄛ |ㄢˊ ㄕ ㄐ|ㄡˋ

  • 近义词

    延误救治 延迟施救 迟缓救援 耽误抢救

  • 反义词

    及时施救 立即抢救 快速救治 紧急救援

拖延施救的相关知识

释义:

指在紧急情况下故意或过失地推迟实施救援措施,导致错过最佳救治时机。强调因拖延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通常带有法律和道德责任含义。

详细解释:

"拖延施救"是一个具有严重法律和道德后果的行为概念,特指在人员生命健康受到威胁的紧急情况下,负有救助义务的个人或组织无正当理由地推迟采取救援措施。这种行为可能发生在医疗急救、灾害救援、事故处理等多个场景。拖延施救不仅违背职业道德和人道主义精神,在特定情况下还可能构成违法犯罪。现代法律体系对特定职业人员(如医护人员、救援人员等)明确规定了及时施救的法定义务,拖延施救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引证解释:

1. "医务人员对急危患者不得拖延施救"——《执业医师法》第二十四条

2. "事故现场人员应当立即组织抢救,不得拖延施救"——《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二条

3. "拖延施救导致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

4. "医疗机构对急诊患者实行首诊负责制,不得拖延施救"——《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

5. "消防救援队伍接到报警后必须立即出动,不得拖延施救"——《消防法》第四十四条

6. "海上航行船舶收到遇险信号时应当立即前往施救,不得拖延"——《海上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八条

医疗急救拖延

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无正当理由推迟救治急危重症患者

例句:医院因费用问题拖延施救,导致患者病情恶化

事故救援延误

在事故现场未能立即组织有效救援行动

例句:企业负责人拖延施救被困矿工,涉嫌犯罪被立案侦查

灾害响应滞后

灾害发生后救援力量未能及时到达现场开展救援

例句:方政拖延施救洪水被困群众,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法律责任认定:

拖延施救的法律责任认定需要考虑多个要素:施救主体的法定职责或约定义务、拖延行为的主观过错(故意或过失)、拖延时间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造成的实际损害程度等。在不同法律关系中可能涉及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和刑事追责等多种责任形式。

影响因素分析:

拖延施救行为的发生往往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制度因素(如救援流程不明确、资源配置不足)、经济因素(如费用担忧、成本考量)、人为因素(如责任意识淡薄、专业技能不足)、环境因素(如现场条件限制、信息传递不畅)等。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和明确的责任机制是预防拖延施救的重要保障。

预防机制建设:

预防拖延施救需要建立全方位的保障机制: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各类主体的施救义务;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优化救援流程;加强专业培训,提升救援能力;健全监督体系,强化责任追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及时施救;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救援意识。

语用与语境:

该术语在法律、医疗、应急管理等领域具有明确的专业性和严肃性,常用于责任认定、事故调查、法律文书等正式场合。语气严厉,带有强烈的谴责意味,通常与重大后果和责任追究相关联。

辨析:

"拖延施救"强调主观上的推迟和延误,通常带有过错责任;"延误救治"更侧重于时间上的耽误,可能包含客观原因;"救援迟缓"更强调行动速度的缓慢;"见死不救"是完全不实施救援,情节更为严重。

伦理道德考量:

拖延施救不仅涉及法律问题,更是一个深刻的伦理道德问题。它违背了生命至上的人道主义原则和职业伦理要求。在社会层面,需要加强道德建设,培育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的社会风尚,同时完善法律法规,为施救者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激励。

分字解释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