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 拖延救治的意思
tuōyánjiùzhì

拖延救治

最近更新:2025-11-14    关注度:
  • 拼音

    tuō yán jiù zhì

  • 注音

    ㄊㄨㄛ 一ㄢˊ ㄐ一ㄡˋ ㄓˋ

  • 近义词

    延误治疗、耽搁救治、救治不及时、贻误病情

  • 反义词

    及时救治、立即抢救、迅速施救、争分夺秒

拖延救治的相关知识

释义:

指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未能对急需医疗帮助的患者立即采取必要的抢救或治疗措施,导致救治行动被推迟或延迟的行为或状态。

详细解释:

“拖延救治”是一个在医疗、法律及伦理领域中具有严重负面含义的概念。它描述了从识别出医疗需求到实际实施有效医疗干预之间出现的不当时间延迟。这种延迟可能发生在多个环节,包括患者自身、家属、医疗机构或转运系统等。拖延救治的后果往往是加重患者病情、增加治疗难度、导致不可逆的机体损伤,甚至直接造成死亡。该行为不仅关乎医疗效果,也可能涉及法律责任和职业道德的评判。

引证解释:

1.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拒绝或者拖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2. “对于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或拖延救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3. “因拖延救治导致患者损害,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

4. “医院要建立绿色通道,对急危重症患者先救治、后收费,杜绝因费用问题拖延救治。” ——《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

5. “战斗中因上级故意拖延救治致使伤亡加重,可追究相关指挥人员责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

6. “事故单位负责人不得在事故抢救和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拖延救治。”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患者及家属因素

因对疾病严重性认识不足、经济困难、交通不便或决策犹豫等原因,未能及时就医。

例句:他误将心肌梗死症状当作胃疼,拖延救治数小时,导致心肌大面积坏死。

医疗机构因素

因流程繁琐、科室推诿、设备不足、等待缴费或医护人员判断失误等导致的救治延迟。

例句:医院因坚持要求先缴足押金而拖延救治,最终被判定承担主要责任。

转运及系统因素

因急救响应时间长、交通拥堵、院间衔接不畅等公共卫生系统原因造成的延误。

例句:偏远地区救护车到达时间过长,客观上造成了伤员的拖延救治

法律与责任界定:

在法律上,是否构成“拖延救治”需结合具体情境、医疗水平和客观条件进行综合判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因故意或重大过失拖延救治,并造成患者损害时,需承担民事侵权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医疗事故罪或不作为的故意伤害罪。患者方因自身原因拖延,则可能相应减轻医疗方的责任。

伦理与后果影响:

从医学伦理角度看,拖延救治直接违背了“生命至上”和“不伤害”的基本原则。其后果具有不可逆性,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也严重损害医患信任,消耗公共医疗资源,并可能引发重大的社会舆情与法律纠纷。

防范与改进措施:

为杜绝拖延救治,需多管齐下: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升急重症识别能力;优化医疗机构内部流程,推行“绿色通道”和“先救治后收费”原则;完善院前急救网络,提高应急响应效率;利用远程医疗等技术手段,为偏远地区提供即时支持;并加强法律监督与行业自律,明确责任红线。

语用与语境:

该术语在医疗纠纷报告、法律文书、新闻调查和医学伦理讨论中高频出现,通常带有明确的批评、问责和警示意味。在日常口语中,也用于描述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看病的行为,但严重性较弱。

辨析:

“拖延救治”强调整个救治行为被不当地推迟,原因和责任人可能多样,是结果性和归因性的描述;“延误治疗”含义与之非常接近,常可互换使用;“拒绝救治”则性质更为恶劣,指明确不予治疗,是主动的不作为;“救治无效”则指尽管已经及时采取了所有合理的医疗措施,但最终未能挽回生命或健康,不涉及责任问题。

社会关注与未来展望:

随着公众权利意识的提升和媒体监督的加强,对“拖延救治”零容忍已成为社会共识。未来,通过智慧医疗系统优化就诊流程、利用人工智能辅助急重症分诊与预警、立法进一步明确救治时限与责任、以及构建全社会参与的急救网络,将最大程度地压缩从发病到获得有效治疗的时间,从根本上杜绝可避免的拖延救治事件。

分字解释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