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边款[ biān kuǎn ]
⒈ 刻于印章侧面或上端的文字、图案等。
引证解释
⒈ 印章上的题记。 隋 唐 以来的官印,印背刻有铸造年号等;后来篆刻家刻印,在印侧所刻题记、年月和作者姓名等,叫做“边款”。
引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桐庐负暄》:“钱袋内除钞票外,还有指南针一只,石章一方,边款刻着一篇细字《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牙章一方。”
造句
1. 古代做印谱比普通古籍难许多,古籍只要刻好版就可以大量印刷,但印谱刻版后还要把印章一个个打上去,有些还要拓边款,工程量很大,只得“限量发行”。
2. 边款采用隶法,结合当时较为流行的单款,别具一格,为一方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