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唐朝张环權《书断》说,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字迹的墨汁透入木板有三分深。后用“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确切。
例入木三分诗思锐,散霞五色物华新。——清·赵翼《瓯北诗抄》
英with bitter incisiveness;
⒈ 本谓笔力劲健,后借以喻描写或议论深刻。
引《说郛》卷八七引 唐 张怀瓘 《书断·王羲之》:“王羲之 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清 赵翼 《杨雪珊自长垣归来出示近作叹赏不足诗以志爱》:“入木三分诗思鋭,散霞五色物华新。”
茅盾 《关于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崇禎 等候‘讨贼’的捷报,焦急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
⒈ 晋朝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版,墨迹透入木板三分的故事。典出唐·张怀瓘《书断·卷二·王羲之》。本形容笔力遒劲。后比喻评论深刻中肯或描写精到生动。
引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六·晋唐小楷真迹》:「韩宗伯敬堂所藏曹娥碑,为右军真迹。绢素稍黯,字亦惨淡。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彩奕然,乃知古云入木三分不虚也。」
近鞭辟入里
反不著边际
英语written in a forceful hand, penetrating, profound
德语eine ausdrucksvolle Handschrift (S, Sprichw), scharfsinnig (Adj)
法语(expr. idiom.) graver le bois sur un centimètre de profondeur, pénétration, profond
1. 前者于片中扮演与儿子相依为命的年轻寡妇,后者则饰演为报妻仇而杀人的逃犯。这是二人继幸福黄手绢后又一次入木三分的演出,细腻动人。
2. 诸人见他将敌我势态分析的鞭辟近里,入木三分,都巴望他将上策一言其详,九乙抢着道:叶先生,我门当如何以退为进,可大败星剑派。
3. 实际上,要想知道那些没有对加拿大宪法基本特征理解的入木三分的记者何以能胜任政治佚事的报道工作。
4. 这种艺术形式,因其介入现实、善于针砭、形象生动、风格幽默,一直是指向腐败丑恶现象的匕首投枪,有人就形容华君武的漫画是“刀刀见血,入木三分”。
5. 这篇文章的视角独特,秉笔直抒,入木三分,一气呵成.
6. 他分析问题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实在令人信服。
7. 他分析问题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实在令人信服。
8. , 李老师的论述鞭长莫及,入木三分。
9. , 李老师的论述鞭长莫及,入木三分。
10. 写的是入木三分。非常悲哀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