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 jūn
ㄙㄢ ㄐㄨㄣ
三軍
⒈ 军队的统称。
例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七律·长征》
英the army;
⒉ 古时指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现指陆军、空军、海军。
英the three armed services;
⒈ 周 制,诸侯大国三军。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三军合三万七千五百人。
引《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⒉ 军队的通称。
引《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汉书·灌夫传》:“魏其 言 灌夫 父死事,身荷戟驰不测之 吴 军,身被数十创,名冠三军。”
唐 章孝标 《淮南李相公绅席上赋春雪》诗:“朱门到晓难盈尺,尽是三军喜气消。”
《说唐》第一回:“﹝ 晋王 ﹞将宫内之物,给赏三军,班师回朝。”
毛泽东 《长征》诗:“更喜 岷山 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⒊ 古代指步、车、骑三军。今亦称海、陆、空军为三军。
引《六韬·战车》:“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三军同名而异用。”
⒋ 三围。
引《管子·参患》:“故凡用兵之计,三惊当一至,三至当一军,三军当一战。”
陶鸿庆 《读诸子札记·管子二》:“‘军’之本义为‘围’,后世遂为师旅之通名……‘三军当一战’者,言三围当一战也。”
⒈ 周制,诸侯大国统率三军,每一军共一万二千五百人。
引《左传·襄公十四年》:「周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
近全军
⒉ 旧时的左、中、右三军,后为军队的通称。
引《文选·李陵·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
《三国演义·第一一回》:「曹操自引军马来迎,正逢高顺,三军混战。」
例如:「勇冠三军」。
⒊ 现代称呼陆、海、空军。
1. 三军排列的那么整齐、威武雄壮,叔叔阿姨们一个个英姿飒爽、斗志昂扬。
2. 这次安适的航行结束后,我们受到了战时内阁阁员和三军参谋长们的欢迎.
3. 海上的帆船,劈波斩浪,在万里的波涛中,按照预定的航线勇冠三军。
4. 消息传到东郡,曹操怆然涕下,三军带丧,立誓报仇。
5. 其娴熟兵法,驰骋疆场,每逢重大战事,必携幼帝御驾亲征,史家称赞她“指挥三军,赏罚信明,将士无不用命”。
6. , 他可是三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虎将,他乃那百步穿杨,勇冠三军,老当益壮的黄忠黄汉升。
7. 亲自写了安民告示让小校到城内各处张贴,同时传令三军:“众将士在城内务必秋毫无犯,违者杀无赦!”。
8. 玄德乃请张锋书安民告示,又大赏三军,人心大悦。
9. 诸侯未会集,君臣未和,沟垒未成,禁令未施,三军囟囟,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击倍,百战不殆。
10. 乞丐们或者在集市上的小食摊之间爬行,或者躲进冰凉大教堂的阴影里,同时慢慢地沿着宽如海洋的大街朝着三军广场隐去,撇下一座孤独而寂寞的城市。阿斯图里亚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