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因惊恐而面色变白。
例惊愕失色。
诸将皆失色。——《李愬雪夜入蔡州》
英turn pale;
⒉ 失去本来的色彩或光彩。
例年久失色。
我脑海里忽然涌出许多作家在书中对云的千姿百态、千娇百媚的描写,但一同我眼前亲见的景象相比,却都有点失色了。——《云赋》
英eclipse;
⒈ 容貌不庄重。
引《礼记·表记》:“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
郑玄 注:“失,谓失其容止之节也。 《玉藻》曰:‘足容重,色容庄,口容止。’”
明 刘元卿 《贤奕编·间钞上》:“宴或以家姬作乐,谈笑竟日,未尝一目之,常以拇指搯中指自持,翊旦眎其指,甲痕犹在,盖恐失色於人也。”
⒉ 因羞愧、吃惊或发怒而改变神色。
引《庄子·天地》:“子贡 卑陬失色,頊頊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
成玄英 疏:“卑陬,惭怍之貌。頊頊,自失之貌。既被詆訶,颜色自失,行三十里方得復常。”
《汉书·霍光传》:“羣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
《明史·毛忠传》:“贼来益众,军中皆失色。”
曹禺 《雷雨》第一幕:“周萍 (更惊恐):‘爸,没有的事,没有。’ 周朴园 :‘一个人敢作就要敢当。’ 周萍 (失色):‘爸!’”
⒊ 泛指改变颜色。
引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紫草》:“其棚下,勿使驴马粪及人溺,又忌烟,皆令草失色。”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病久了,她进门有些颤抖,嘴唇惨白失色,头发微乱。”
⒋ 犹言丢脸。
引《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带累佛面无光,山门失色。”
⒌ 指不顾脸面。
⒈ 对人的表情、态度不庄重。
引《礼记·表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⒉ 失去原本的容色。形容神色因惊惶改变。也作「失容」。
引《汉书·卷六八·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
《文明小史·第一一回》:「傅知府听了,面孔失色,做声不得。」
近减色 失态
英语to lose color, to turn pale
德语erbleichen (V)
法语se faner, se flérir, pâlir, blêmir
1.最后人们才发现他为人骄傲,看不起人,巴结不上他,因此对他起了厌恶的感觉,他那众望所归的极盛一时的场面才黯然失色。
2.在港台腔看来,“占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学生团体扮演了急先锋的角色,抢戏程度之深,让“占中三子”都黯然失色。
3.在这个音响世界中,笑声是最好的声音。如果这个世界上失去了笑声,那世界便会黯然失色,然而我最想听到的就是老人们的笑声。他们的笑总是那样慈祥,那样灿烂。笑出的声音总是那样快乐。
4.此时天尚未亮,在五艘巨舰的灯炷映照下,天上星月黯然失色,似在显示他宇文阀的兴起,使南方士族变失去往日的光辉……
5.他的身高在那些候选人员里,完全是鹤立鸡群,使得那些候选人员黯然失色。
6.小皇帝年幼,主政的宰相范质大惊失色,不辨真伪,仓皇派禁军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军出征迎敌。
7.这些诗的气派,比起今天奉节县的民歌,都会黯然失色。
8.姚明精湛的球技,使与他同场竞技的球星们都黯然失色。
9.据说大部分人的梦是无色的黑白片。这样看来,即使色感正常的人,每天因为睡眠也会让人生的三分之一时间失色。张晓风
10.有些思想自己会发光,而另一些思想的光泽则应归功于它们所处的地位,它们一旦被移到别处,就会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