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ò shǒu
ㄨㄛˋ ㄕㄡˇ
⒈ 通常用于会见或告别时,两人右手相握或相握后两手上下轻轻摇动,以表示友谊、热情、良好祝愿,或慰问,或仅系一种礼节。
英handshake;
⒈ 执手,拉手。古时在离别、会晤或有所嘱托时,皆以握手表示亲近或信任。
引《东观汉记·马援传》:“援 素与 述 同乡里,相善,以为至当握手迎如平生。”
《三国志·魏志·曹爽传》:“爽 以支属,世蒙殊宠,亲受先帝握手遗詔,託以天下。”
唐 元结 《别王佐卿序》:“在少年时,握手笑别,虽远不恨。”
宋 陆游 《斋中杂兴》诗之十:“道逢 若耶 叟,握手开苍颜。”
清 纳兰性德 《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词:“握手西风泪不乾,年来多在别离间。”
⒉ 今用为见面、分别的礼节,也用来表示慰问或祝贺。
引赵大年 《公主的女儿》三:“作揖变成了握手。”
⒊ 拳屈手指。
引汉 焦赣 《易林·乾之履》:“空拳握手,倒地更起。”
⒋ 指拳屈手指以掬物。
引《管子·弟子职》:“凡拼之道,实水於盘。攘臂袂及肘,堂上则播洒,屋中握手。”
尹知章 注:“堂上宽,故播散而洒;室中隘,故握手为掬以洒。”
⒌ 古代死者入殓时套在死者手上的殓衣。以布帛缝制,形如直囊。
引《仪礼·士丧礼》:“握手,用玄,纁里,长尺二寸,广五寸,牢中旁寸,著组繫。”
贾公彦 疏:“名此衣为握,以其在手故言握手,不谓以手握之为握手。”
⒈ 彼此伸手相互握住,是见面时的礼节,亦可表示亲近或信任。
引《后汉书·卷一二·彭宠传》:「宠谓至当,迎合握手,交欢并坐。」
《文明小史·第五一回》:「饶鸿生抢上前,和主人握手相见过了。」
英语to shake hands
德语Händedruck (S), Händeschütteln (S), händeschütteln (V), jdn die Hand geben (V), jdn die Hand schütteln (V)
法语se serrer la main
1. 我们现在这一切悲哀痛苦,到将来便是握手谈心的资料。莎士比亚
2. 那些有家室的人要发发善心,乖乖地来和我们握手,然后离开这里,让我们安心工作。
3. 一项关于毕业典礼官员的研究表明颁发学位证书时,在多次握手过程中几乎不会产生有害细菌的传播。
4. 美人蕉伸着长长的茎,像是请我和她握握手。茎上长着既宽大又饱满的叶子,叶子的形状就像被调皮的小孩削尖了两头的“胖椭圆”。“胖椭圆”的上方有着酷似小喇叭的花儿。“小喇叭”有着不同的颜色:有的火红火红,有的金黄金黄……美人蕉还有着黄灿灿的花芯,好看极了!
5. 世界艾滋病日,友情提醒:艾滋病经血液、性接触、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握手、咳嗽、就餐、一起游泳及蚊虫叮咬等不会传播。愿你珍惜爱,多保重。
6. 把笑容挂脸上,就会如花似玉,青春无敌。把幸福写心里,就会热情似火,青春无限。把欢乐握手心,就会朝气蓬勃,青春无穷。把开心绕身旁,就会激情奔放,青春无尽。五四青年节到了,愿你笑口常开,青春永驻!
7. 把笑容挂脸上,就会如花似玉青春无敌;把幸福写心里,就会热情似火青春无限;把欢乐握手心,就会朝气蓬青春无穷;把开心绕身旁,就会激情奔放青春无尽;五四青春节愿你笑口常开,青。
8. 无力的握手会令对方兴味索然,所以不妨先找一位朋友练习握手,确保你和别人握手时既不会令对方骨头生疼,也不会显得软弱无力。
9. 查问式握换验证协定被使用在连结开始时,并且利用三步骤式握手交谈定时地确认远端节点的资讯。
10. 当幼苗已经长成参天大树,当成功让我们紧握手中,时间让你变得白发苍苍,空间让我异地相望,教师节到了,请收下我忠心的祝福,愿你吉祥如意、桃李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