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竞争抢夺。
例今之争夺。——《韩非子·五蠹》
英contend;
⒈ 亦作“争夺”。争斗夺取;争着夺取。
引《礼记·礼运》:“争夺相杀,谓之人患。”
《荀子·性恶》:“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好争夺而无猒,专丑正而害直者,恶人也。”
唐 李绅 《赠毛仙翁》诗:“九州 争夺无时休,八骏垂头避豺虎。”
《三国演义》第五六回:“文烈 先射,汝何得争夺?看我与你两个解箭!”
明 李东阳 《绍兴府学乡射圃记》:“其用之者,不过战斗争敚之资尔。”
巴金 《秋》三:“‘五弟!你骂哪个?’坐在瓷凳上看完这场争夺的 淑华 忍不住大声喝道。”
例如:争夺红旗。
⒈ 争相夺取,互不退让。
引《荀子·性恶》:「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近夺取 争取
反礼让
1.从一级市场来看,由于股票发行采取计划性指标管理,而全国又有上百家券商在激烈争夺,使发行市场成为典型的买方市场,粥少僧多导致恶性竞争,能争到承销资格就不错了,获取利润的空间日趋缩小,潜在的风险却越来越大。
2.经过激烈争夺,我军占据了有利地形。
3.能够教出优秀的弟子,是老师的光荣和资本,因此不顾一切争夺高资质的天才学生也成了老师们的家常便饭,有时连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先生都未能免俗。
4.一个有德性的人,往往为他的朋友和国家的利益而采取行动,必要时乃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他宁愿捐弃世人所争夺的金钱荣誉和一切财物,只求自己的高尚。亚里士多德
5.德曼的寓言阅读模式和詹姆逊的政治阅读模式似乎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关系:两者都论证文本或解读的寓言特征,两者都苦心孤诣地揭示语言世界里争夺意识形态霸权的政治欲望。
6.她们欲壑难填,时而争风吃醋,时而为争夺权力而剑拔弩张。
7.准确地说,我们讲平等,讲平权,并非为了抵制什么主义、警惕谁的诡计,也不是为了与谁争夺话语权,而是出于人的本能,其正当性乃是基于天赋*权。
8.世上的万物都是上帝的造化,都很和诣,而月却不同,月有自己的性格,有阴晴圆缺,月的神韵风采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月何必要争夺辉煌呢?她的目的就是让黑夜不再可怕,给人们送去一片暖意,一片光明罢了!
9.她正在出神地凝视着对面柜台前的那些大鱼缸,那些五颜六色的金鱼和光彩夺目的燕鱼正在争夺鱼食。
10.玉清子一一道来,大会分项比试,各门派各展其长,末了是擂主地争夺,为了褒奖后进,根据陈宣礼的提议,又单设了少年擂主比武。